南北境四國全力支持、陸軍炮兵大顯神威,再加上本地領主提利爾家傾情帶路勸降三管齊下,河灣境內的頑抗勢力被迅速撲滅。聰明的已經應邀前往了君臨“做客”,誓死不降的齊齊整整入了土,而被俘后流放塞外的則踏上了北向的漫漫路途
通過分封直接效忠女王的功臣或干脆委派官員管理市鎮,王領實際邊界向西南推進到苦橋一帶,一口啃掉了三分之一個河灣;拜拉席恩家族歷經反叛、篡奪和絕嗣,女王壓根就沒動找勞勃私生子或尋旁系入繼的心思,而是玉手一揮取消公爵領設置將其并入治下
由此,王領一舉擴張到原先的兩倍大還要出頭。
雖然小于大王領計劃最初畫餅的目標,但依舊算得上一樁驚天動地的偉業,鑒于奴隸主聯盟的半途殺出搗亂,未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其實完全可以接受。
除此之外,河灣與西境、河間及多恩接壤部也有多多少少的土地割讓零敲碎打的一通刀法下來,河灣縮水近乎了一半。
這場西征的后半部分能夠進行得如此順利,除了西征軍能打這一決定性的因素外,還有一點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那就是艾格用足夠的好處收買了己方陣營的貴族們,并嚴格隱瞞了大王領計劃將這場“擴張王權,壓制地方”的斗爭,包裝成了“四國瓜分河灣”,從而實現了得道多助。
現在,七國境內還值得一提的麻煩,就僅余原風暴領與多恩交界三不管地帶的匪盜團伙,以及對最后尚未稱臣的谷地的招降談判工作了。
簡單權衡了下輕重緩急,艾格便將精力重心先移到了狹海對岸的反龍母同盟上來。
初生的坦格利安王朝雖然在正面戰場上大殺四方、節節勝利,風光無兩,實際卻已經負債累累、杠桿高企,金融機器處在極限工況下。王家金庫里所余的金銀看數額相當龐大,卻全來自蘭尼斯特的輸血、河灣貴族的賠償罰款以及出售坦格利安債券所得即使不出意外,也只夠勉強撐到戰爭結束,再之后論功行賞和還債的缺口,就得另想辦法。
提利昂一人的能力絕不可能堵上偌大的漏洞,為避免金融機器缺少燃料熄火,艾格必須快速擊敗奴隸主同盟,通過消化吸收敵人營養的方式來開拓新王朝的財政來源。
坦格利安王朝有碾壓性的軍事科技優勢,但剛剛走出凜冬體力不足后繼乏力,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與整個自由貿易城邦體系打持久戰。在這種情況下,艾格選擇用教員的一句話來破局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至于要斷哪根
打開冰火世界的地圖,很容易就能看出狹海兩岸主要城市間的緯度對應關系北端,是布拉佛斯谷地海鷗鎮;中部,是潘托斯君臨;南端,是陽戟城里斯和瓦蘭提斯。
顯而易見奴隸主同盟湊出的聯合艦隊想給女王壓力和威脅,肯定將進攻重點放在君臨而這也就意味著敵方海軍大部只能在潘托斯的海港集結并獲取給養,以此為跳板攻向龍石島。
嗯這番分析聽起來像是廢話,通常情況下也確實毫無價值。君臨作為七國之都和守夜人產業兵工廠、熬硝場所在,無論正攵氵臺、經濟還是軍事價值都遠高于這世上其它任何一座城市,屬于必救之地,沒有哪個城邦值得拿它做誘餌進行換家戰術。
所以,艾格原本的打算中規中矩,是攜西海岸艦隊趕往君臨與龍石島艦隊匯合,一同對抗敵方海軍主力。
他沒能趕上敵人的第一次進攻,奈何對手實在太拉跨,給了機會也不中用。
在得知龍石島海戰大勝的消息后,艾格立刻判斷初戰失利的奴隸主艦隊會返回潘托斯進行休整喘息,而后方的泰洛西、里斯和瓦蘭提斯會處于防御空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