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原以為自己的這個猜測很符合邏輯,但沒想到系統卻給出了回復:“答案錯誤!”
看到這個結果,唐寧很是詫異,因為這已經是目前他能夠探查到的最大可能性了,首先,什么生而知之的神童,唐寧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否則系統也沒必要生成這個任務;然后就是通過兩次的接觸,唐寧確定方仲永肯定不是穿越者;而他父親,無論是自己的接觸,還是書童的打探和舅父的介紹,都確定是一個普通人;而他母親知雪的嫌疑實在是太大了,且不說她這不尋常的經歷,只說今天她見到自己之后那份激動的表現,這里面就肯定有事兒啊,可為什么答案居然還不是她呢?
就在唐寧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忽然有人走了進來,看到唐寧在那兒發呆,便開口問道:“安石,你不好好溫書,在這里想什么呢?”
唐寧抬頭一看,原來這人正是王安石的父親王益王舜良,于是連忙起身施禮道:“稟報父親大人,孩兒、孩兒正在思考如何學以致用。”
聽到唐寧這明顯就是敷衍的回答,王益有些不悅,于是板著臉說道:“哦?思考如何學以致用?那好,我來考一考你!”
“請父親大人出題!”唐寧硬著頭皮答道。
“是這樣,我在臨江有位朋友,他和他的鄰居都要起房造屋,為了爭奪相鄰的地皮,兩家發生了爭執,于是我這位朋友修書于我,讓我回去的時候出面干預。安石,你說此事為父該如何處理才既不會讓我這位朋友不悅又不會因此而罔顧國法?”王益沉聲問道。(此時王益任職為臨江判官)
因為是官宦人家出身,而且王安石從小就天賦出眾,所以王益一直都對他要求很高,經常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考校于他,不過今天這明顯就是王益有些不滿,于是故意拿了一道很是不好處理的問題來難為兒子,也是想給他一個警示。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聽完這道題,唐寧差點笑出聲來,因為這與當年清朝宰相張英(就是張廷玉他爸)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于是他故作思考了一會兒,便開口答道:“父親大人,孩兒想到了一首詩,想來這位伯父看到之后便不會再做爭執!”
“哦?什么詩有如此大的威力?”王益好奇的問道。
唐寧這次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提筆寫道:“百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看完唐寧的這首詩之后,王益忍不住驚呼道:“我兒大才!我兒大才啊!相信我這位朋友,看完了這首詩之后絕對不會再與鄰居做這尺寸之爭,尤其是這句讓他三尺又何妨,真是大氣魄、大格局!最后這句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更是可以作為傳世警句!”
趁著王益此時心情大好,唐寧立刻便問起了當年知雪的事情,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問居然牽連出了之后的一系列事情!
PS:忽然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第106和107章應該放入《傷仲永》分卷的,可卻被我弄到于勒分卷里去了,可惜現在還沒法調整,只好等到編輯上班之后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