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房
于大媽看出了王博禮的疑惑,解釋道:“這小姑娘是鋼鐵廠的工人,家是村子里的,想在這里買個房子把家人接來一起住。”
那時候的工人很吃香,特別是在南縣,聽說是鋼鐵廠上班的工人,別人看他的眼光都要高一些的。
果然,王博禮聽說趙小玲是鋼鐵廠的工人,瞬間態度就變了。
“進來吧進來看看房子。”
這個房子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前面兩間房,也就是以后的商鋪,中間是一個小院子,左右各有一間,左邊朝東的是廚房,右邊朝西的是茅房,后面朝南是兩間正房,還有兩間小閣樓。
趙小玲心中暗喜,這房子占地面積大,又是最熱鬧的地段,再過三十年,四百萬都不止,遠的不說,就是再過兩年,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起來,街道熱鬧了,這房子鐵定漲幾倍,像這樣前面可以做買賣,后面可以居住的房子,而且這么寬敞,這樣的房子,在這條街上算是獨一份。
“這房子雖然舊了一些,但是夠大,住著很舒服。”王博禮解釋著。
既然住著舒服,“你們為什么要賣房子”這是買房子必須要了解清楚的問題。
“我們家在其他地方蓋好了新房子,手里差一點錢,反正新房子蓋好以后,這舊房子也是空著,就賣了,免得欠著別人的錢心理壓力大。”
于大媽道:“他們家有兩個女兒早嫁出去了,身邊只有一個兒子,新房子寬敞明亮,足夠一家子人住了,這舊房子就不需要了。”
這樣,趙小玲就放心了,因為以舊換新賣出來的房子,總比因為房子有不可言說的問題才賣的要好。比如鬧鬼啊不順啊各種住著不舒服這些毛病是買房子最忌諱的。
這房子的最大弊端就是,全部都是用木頭蓋的,隔音效果不好。
而且都和左右和后面的鄰居共用同一堵墻,這樣的話翻新起來很麻煩,得和隔壁鄰居商量好了才能動,所以說這就是為什么許多人家只要一翻蓋房子就和鄰居吵得不可開交,因為你一拆房子,別人家就必然會受到影響,誰愿意因為別人翻蓋房子讓自己家豁那么大一個口子。
之前的人蓋房子的時候為了省那么一點事和鄰居共用一堵墻,就不為子孫后代想想,以后房子翻蓋怎么辦有共同利益的時候達成共識容易,有可能損害到自己利益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好商量了。
趙小玲猜,就因為這樣,這家人寧愿去其他地方蓋新房子,也不愿意在這里翻新。
趙小玲記得這條街上的房子都沒有一家在原來的地方翻蓋,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再過二十年,政府看這條街實在是太破舊了,而且還是縣城最熱鬧的地段,實在是影響形象,所以強行拆了。
不過補償費高,拆遷翻蓋以后的小樓優先讓這些原來的住戶購買,價格也優惠。
趙小玲干脆利落的道:“這房子我看著滿意,就是不知道價錢要多少看看我是不是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