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辟塵心有想法,于是與葉緣言明,二人商議,去往白霧山諸道人之處。
聽得李辟塵所言方法,白霧山諸人俱是認為可堪一試,反正他們此時也沒有更好的方法,試一試也無大礙,萬一成了那豈不美哉。
于是祝凝心上前,一雙清瞳盯著李辟塵,打個稽首,朱唇輕啟,開口來“我修劍道,以劍陽化純陽,你且言吧,要我怎么做”
劍修修純陽,乃是以劍為主,以人馭劍,故此劍中真陽稱劍陽。
李辟塵點點頭“我心中有些計較,一會我等三人互面相站,聽我口令,先是我起法,施天陽氣,聚指尖不散作仙火引;后葉緣起法,施地陽氣,聚指尖不散作仙火引;再由祝凝心起法,施劍陽氣,聚指尖不散作仙火引。”
“然施法時不得帶自身之道,只是作引,不動法與理。”
仙火引,這是一種道術,是以自身氣息融匯三火,煉出所謂一絲“仙火”,以此為引,可勾動天地自然中與本身氣息相合的外道氣,乃是修行時所用,而“仙火”本身就有人體三火,是以三濁不沾。
與仙火引相對的還有神火引和魔火引,雖名稱相似,也都是用來修行,但其中道理天差地別。
那神火引又稱香火引,乃是神道用來呼喚失位之神所用的神法,同時也可用來聚集人間的供奉與香火之氣。
那魔火引則是魔門所用,其用途險惡,乃是魔道高人用來抽取人體三火的惡法,中魔火引者,本身三火失位,七天之后火焰熄滅,根源三火離體而去,被魔火吞噬,于是四海五精盡數衰竭,其中蘊含法力皆被三火帶走,與持魔火引者融合,是一種借他人法力來壯大自己境界力量的魔功。
另外二人點點頭,于是三人聯袂而去,行至一處空曠之地,四周純陽氣息暴躁,如龍似蛇游蕩,三人站定,李辟塵抬手,指尖冒出一點靈光,復又化作浩蕩白煙,如一輪小日,散發出中正平和之意,正是天陽之氣。
李辟塵施天陽之氣,又調動全身真元法力,引自身三火,于是眉心中玄門妙法清光自主顯化,悠悠盤踞,隱約間有三盞清光神火緩緩升起。
“玄門妙法清光”
見光輝出,祝凝心又是狠狠驚了一次。這清光大盛且純粹無比,遠不是凝神境可以凝聚出的光環,在祝凝心看來,此清光至少也是達到了魂魄第三境心動的地步
“就算是人仙中,也少仙家得心動之境,此人不達人仙,不過也是玉液之境,心境修為居然如此之高絕”
祝凝心忽然感到有些懊惱,她暗想著,自己名喚凝心,如今修行魂魄,也堪堪觸摸到了第二境定息的門檻,這已經被稱為心境修行的天才,然而如今身前這喚作李辟塵的道士,年歲與自己仿佛,卻已然是第三境心動,讓她原本自傲資本瞬間破碎。
心境的修持本就極慢,快不得半點,最是講究穩扎穩打,似李元心當年在修行中是何等天資,心境也修持圓滿,卻遲遲堪不破凝神壁障,后在死劍墳中救邱言,于是一點通靈,這才看破,魂魄化作凝神真境。這便是因為之前遲遲堪不破,心略有浮動,自成自己阻礙,故此盤踞“門前”不得入。
可以說,當時的李元心,相當于已經把鑰匙插在了門里,但卻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去轉,要轉幾圈,于是心一躁,便開不開了。
祝凝心心念至此,不由得暗中一嘆,思量道果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雖心震撼,但她所不知道的是,李辟塵的心境修為可不是第三境心動,而是達到了第四境同歸,已經至“神與天地合”的地步,若是再進一步,便是第五境靈明。
李辟塵修持清靜經,清靜經乃是老聃所傳,其中奧妙無窮,蘊含諸多道之至理,最是修持本心。若是只論闡道,還要在號稱萬經之祖的道德經之上,故又得一無冕之稱,喚作“眾經之首”。
仙者持心而忘情,初心不改,真靈不磨,上叩天門,下探幽黎,念頭一轉,便是冬去春來,花開遍地。
李辟塵口中念誦口訣,悠悠回蕩,于純陽天地中響徹,音如山泉,清澈空明。
“真陽道起,開顯仙光塵虹;日出宮闕,照破天光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