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地祖,九十七年,差三載便是百年。”
呂道公撫摸白須“又是一個百年啊,此一百年卻能決定三千年之走向,一個千年十個百年,一個百年則是十個十年。”
“歲月如沙礫,百十堆砌,日日不停,歷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方成山海。”
老人發出慨嘆,吳公開口“又多活了百年,又看了一次論道,可以啦,尋常地仙萬年不過見三次,能用續命之術再接三千年也不過看四次罷了,你都活了接近兩萬歲了,該看夠了。”
呂道公笑著搖頭“看不夠,看不夠”
“仙人遨游于山海乾坤,一處名山便有一位仙人,每一個踏入修行之道的人都是道友。”
“后輩如璀璨的光劃過夜幕,告訴那往古的渾淪之神,我們曾經來過這里,我們就在這里。”
“活的越久,看的越多,就越是看不夠,人們都說紅塵絢爛,讓人流連忘返,但青塵難道就不讓人著迷嗎”
呂道公爽朗的笑起來,聲音震動三十三天,而吳公同樣在笑,徐念心也在笑。
“若是青塵不令人著迷,為何天下的人都希望成仙真的只是為了長生嗎長生只是一個夢,在夢中見到的風景,才是最令人難忘的。”
“看不夠,再讓我活一萬年,我也看不夠啊。”
這音傳過了乾坤諸天,落在無數地境高手的耳中,于是許多人都開始回憶起來,自己最初踏入道途的時候,又是懷著怎么樣的一個心情
這么一想,許多地仙卻是愣住了,他們活的太久遠,已經忘記了最初的本心。
是為了長生嗎
是的,但其他的又因為什么呢
“我踏入仙途,七歲學道,明理入山,最初為的,是羨慕,因為仙人那么逍遙自在想來仙人歡樂,可看那山河壯麗,我卻如籠中之鳥不得出,可至仙山之后,方明仙人亦有苦”
這是太白山一位地仙的囈語。
“我十歲時,窮苦不堪,家中無炊,常與野狗爭食最初為的是一口飽飯不再顛沛流離有朝一日也能如廟堂書生,得白袍而授如今,兩千年春秋眨眼而過”
這是太華山雨尊陳湯的聲音。
“老朽九歲修行,初,家中長輩告誡,成仙便是人上之人,光宗耀祖,比當官還要威風可入山才曉得,仙凡有隘,何以強求,仙不見凡,凡不染仙,百年白骨入泉下,乾坤已是三代人,這又和光宗耀祖有什么關系”
“可笑至極,蒼雨入海,那便已是滄海,又如何能回到天上”
“至百二十年歸鄉,家中親朋已盡故去,那些頑童與我也同為一祖,但我見之,卻如陌生之輩”
這是白衡山蒼天公的聲音。
“老夫六十得人點化,初入道途,半截身子已入黃土,本也沒想過修行多高,就是為了看看修行路中的風景而已,沒想到,造化無常,老夫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也成地仙之身,上知天理,如今一甲子又算的了什么”
這是太微山王圣羲真人的聲音。
“我是孤兒,無父無母,自幼被師父扶養長大,自我有記起,師父永遠是那么蒼老,似乎他生來就是為了作我的師父直到后來,他羽化而去,我才明白,師父也會死的,仙也并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