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算出了問題所在,但卻無能為力,更是第一次對自己的未來產生迷茫。
原來一直都不是他在算計別人,而是從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無名之君的算計之中。
這場智略的較量跨越四百個大衍,如果李辟塵沒出現,這個較量還會繼續,持續著存在下去。
李辟塵本身就屬于不朽者,不可磨滅者,但他的特殊性來源于“有之道”而非“無之道”,但更令人感到好笑與諷刺的是,這個證為“有之道”的人,不一定就是李辟塵。
這個不確定性直到李辟塵證恒無有之前,都是存在著的,李辟塵可以是任何人,但世間萬物無不是李辟塵。
這簡直是無比諷刺,也就是說,一根草也是他,一滴水也是他,一塊石頭,一粒塵埃,一縷微光,一只兔子,一只山雞,虎,象,豹,魚,風,雷,氣能夠說出文字與名諱的,其實都是“李辟塵”這個存在。
甚至諸大圣,也可以是“李辟塵”。
但是這其中,單單就除去了諸位天尊
“聽起來很難理解。”
太冥天尊的對面,太昭天尊端坐,詢問道“可否說的更清晰一些。”
太冥天尊道
“他見萬物,萬物皆著他色彩,而萬物又無不是他本身,天是他,地是他,塵埃是他,風雨是他,光暗是他這是一個名字,萬物都可以是他”
“因為名字只是一個稱呼懂了嗎。”
太冥天尊道“唯獨天尊不在此列,因為我們的名字已經被烙印在天頂之上,與青史并存,而不是摹刻于青史之中,我們本身就是組成青史的一部分,既然是一部分,那自然是無可更改,也失去了一切的可能性。”
“所以只能證無,而不能成有。”
太冥天尊道“故而從一開始,清靜經就不會選擇我們,華山老人看似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可事實上,他也不過是墳冢中那位長眠者的提線木偶罷了。”
太昭天尊詫異非常“太冥之意,無名者最后為自己取的名字,不會就是”
太冥天尊“萬物本都無名,誰給予的稱呼”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之形,何由考之”
“冥昭暮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太冥天尊道“無名者取的名字,并不是李辟塵,相反過來,誰證有,誰就是那個名字。”
太昭天尊深深皺起眉頭,他有些不能理解,但是很快,他就明白了。
“有無是一個大環,恒無有者,既是有名之尊,亦是無名之君。”
“世間萬物,隨環而動,清靜流轉,自有歸處。”
太昭天尊道“懂了,華山老人是李辟塵的道果,亦是眾生道果,原來是這般解釋所以諸天尊都不會出現二心,唯獨李辟塵例外,出現了太乙與雷聲。”
“無名者的記憶啊,過去即是未來,原來我們都是過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