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站起來能走了,這小屋就裝不下張興明了。
一切都是記憶中無比熟悉的物件,紅色的炕琴,兩個桔黃色的箱子,大座鐘,還有那個從小到大從未在別的任何地方見過的收音機。
張興明小時候家里這個收音機,有十四寸黑白電視那么大,紅黑的木殼,正面從中間分成兩半,上一半是金黃色的布,看不出是什么材質的,里面是收音機的喇叭。
下面部分是玻璃,中間和一般收音機一樣,是調頻的指針,頻率刻度,兩頭就是兩個大旋鈕,用來調頻。
特殊的地方是,在收音機正面的下方,還有一排按鍵,有15厘米見方,白色的,六個,也是換頻道用的。
這個收音機,是張興明上一世這段平房生活中記憶最深的,那個時代,這是唯一的獲取外面信息的渠道和唯一的娛樂。
寫到這里想到個這時代的偉大事跡,這個時代,收音機是無所不能的,什么都能轉播,講故事說相聲唱歌這些就不說了,排球,足球,乒乓球,舞蹈,電影,甚至于雜技都能播。
人們圍著收音機聽的或是神飛天外,或是熱血沸騰。
當初女排五連冠的時候,全中國至少一半的人都是這樣聽著看的。
中國的體育尤其是球類解說和全世界都不一樣,現在有些人很不理解,就天天噴這些解說員,其實你們真的錯了,你們沒趕上這個時代,不知道用聲音看足球排球的樂趣。
話說回來,這一時代的人,想像力是無窮無盡極其豐富的,在之后的三十年,創造了無數奇跡,為啥什么都是聽個聲靠腦補,想像力能不強大嗎
在這個時代,在老百姓中知名度最高的人是誰
不是國家領導人,不是什么大牌電影演員,更不是什么主持人。
李谷一、蔣大為、郭頌、江昆李文華、馬季趙炎、楊振華金丙廠,全國人民每天都在收音機旁或大喇叭下面聽著他她們的聲音。
在那個時代隨便在中國的哪個地方,隨便找個人,都能隨口唱幾句李谷一蔣大為的歌,都能說幾句江昆的相聲,這是后世的所謂明星們渴望著的,但永遠也無法超越的。
這些名字,就是這個時期整整兩代人的精神支柱,快樂之源,他們的粉絲,就是全國人民,無一例外,而且是極其的忠誠,幾十年如一日的追捧。
那個時期,全中國到處都安有大喇叭,平時沒事就是收音機,定點廣播,有事就是下達指令領導講話的工具。
是老百姓獲得信息以及獲得娛樂的唯一的工具,在當時人老百姓生活中是無比重要的東西,后來慢慢的這些大喇叭就從城市里消失了,但農村一直保持到90年代中期。
剛開始是以小隊為單位裝一個,立在村或隊的中央,80年代入戶,每家每戶屋里都裝著一個。
聽聽收音機,要不就跑到孫娘家去聽唱片,要說那個時代最流行最牛的東西,張興明覺得非這唱片機莫屬了。
一個不大的方型盒子,支開頂蓋,把塑料唱片放進去,把導針放到唱片上,就吱吱啞啞開唱,音質不是很好,有點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