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游戲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有的時候這邊跳起來了,那邊樁一躲,就直接撞墻上了,是我哥他們班學生發生的事,那孩子撞的去了醫院。我有個同學起跳過猛,直接和樁撞到一起,兩個人一個頭出血,一個牙當場下崗,被老師找家長,被家長爆打,第二天再看,那兩哥們又跳上了。這時候的孩子用現在話講就是皮。
跳繩踢毽就很平常了,現在的學生仍然在玩,只不過那時候用的繩和毽是現在的孩子想像不到,繩都是從廠里或哪弄來的電線外皮,或是醫院用的綁扎帶,毽子都是自制的,鐵片做的毽足,把玻璃絲繩打散,穿在上面。或是有人家能弄到雞毛的,自己扎一個雞毛毽,肯定會讓別的同學羨慕一個學期。
夏天的時候,一大群野小子湊到一起拍哇哇響,就是玩黃泥。張興明家這里的黃泥筋頭很大,用水一和又粘又硬。一大群孩子有的用衣服,有的從家里拿筐,有的拿書包,從選礦廠大門邊的山腳把黃土挖回來,然后在選礦廠職工宿舍樓下面做哇哇響。宿舍樓就在張興明家前面,出了院子就是。宿舍樓的下面有一個水泥打的滴水臺,從樓角往外延出來有不到二米寬,這里就成了玩哇哇響的寶地。
把黃泥用水和好,找好水和黃泥的對比,和干了稀了都做不成哇哇響。和好以后,先把黃泥在水泥臺上摔成四方塊,摔好的黃泥塊外觀油潤光滑,然后開始捏,把其中一面捏成窩,像一個方型的碗,捏的時候要注意,底面要比四面壁稍薄,單面厚度要均,這可是技術活,直接影響成功率的。
大家伙都做好了,開始比賽。
排好順序,大家一個一個把做好的哇哇響摔到樓下的水泥臺上。這個必須在水泥臺上玩,因為它夠平,如果不平的地方是玩不了的,摔不出響。
摔的時候,用水把碗口四邊再潤一遍,然后拿在手里,碗口向下,猛的使勁摔到水泥臺上,要保證碗口四個邊同時著地,就聽“啪”的一聲脆響,碗底炸開,這就是成功了。別小看這東西,摔出來的聲音可正經不小,趕上過年放的鞭了。
然后大家一起評,誰摔的響,誰的是臭子,臭子的拿著家什去挖黃土端水,贏的就等著,等黃土和水拿來,開始下一輪。這東西是不能重復用的,摔完的黃泥就扔在一邊,做不出來哇哇響了,就算你糊弄著捏出來也摔不響。
全是七八歲的孩子,玩的是水和泥,這其中狀況就多了,自己弄的滿身滿臉的就不說了,不經意就弄到別人身上,于是你抹我一下,我涂你一把,經常就引起一場混戰,有哭的有笑的有跑的有跳的,折騰半天才想起來接著弄哇哇響,不一會又有誰弄別人身上了,再一次混戰,總歸來說,放學玩這個的,等到吃晚飯的時候,家家屋里都是“啪、啪”“啊-嗚嗚-”的聲音,等吃完晚飯再出來玩的時候,大家全換了衣服了,也全都呲牙咧嘴的瘸著腿,個個屁股都帶著笤帚印呢,于是今天就有了記性,不玩泥了,開始打啪嘰或貓瞎乎藏貓貓。
今天出差,定時發布,求推薦票收藏
三月底小學開學,張興明繼續當他的小學生,和哥哥一起上學放學,每天到部隊混吃混喝看電視,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過,二哥那頭廢鐵一車一車的送走,存折上錢越來越多,張興明覺得這種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