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這個時候,家家戶戶的小孩就都圍在鍋爐房外邊的臟土堆邊上,等著鍋爐房倒爐灰,等倒爐灰的車子一離開,小孩們就挎著小筐,拿著鐵絲彎成的夾子,沖上還冒著熱氣的爐灰堆,忍著燙腳的熱度從里面扒沒燃透的煤渣,因為過了一遍火但是沒燒透,和焦炭差不多,所以叫焦子。
這東西又耐燒又沒有煙,燒起來比煤還好,再說了,這個東西多了,煤就省下了,買煤要花錢的嘛。
撿焦子就像打仗一樣,比眼力比速度,是這時代孩子必備的技巧,看著孩子們灰頭土臉的揚著脖子,牛哄哄的挎著裝滿焦子的小筐回家,就像個勝利的大將軍一樣,張興明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后世的孩子哪里能想像得到,他們的父輩小時候,比的是這個,驕傲也是因為這個,當然,這時候弄的再臟,回家換來的也是夸獎,是不會挨打的。
張興明上一世冬天還撿過白菜葉,不過這一世家里條件好,就不用上一世那樣每天早晨出去撿了,所以也沒看著有誰在撿,不過肯定是有的,撿來的白菜葉子都凍得硬邦邦的,好一點的就當菜吃了,不好的喂豬,也是這時候孩子的一項勞動。
挑水和煤收拾屋子擦玻璃,這都是孩子的活,張興明上一世是從小干到大的。最難受的就是挑水,個頭不夠,把扁擔兩頭的鐵勾子在扁擔上纏幾圈,力氣不夠,一次挑半桶,一缸水挑完,肩頭就紫了。
定時發布。求收藏推薦,求書支助推支持,求盜版來起來漲漲點擊。
要說哇哇響基本屬于低齡段玩法,到了三年級以后就極少有人玩這個了,啪嘰就是中齡段游戲,從二年級到四五年級都在玩。而貓瞎乎就算是大小通吃的無齡段游戲,從小學能玩到初中。
貓瞎乎躲貓貓就簡單多了,不過這游戲一般白天沒人玩,都是等吃了晚飯,吃的快的跑出家門邊跑邊喊“誰家的小孩快點出來玩。”于是幾分鐘東家西家的跑出十幾個孩子來,多的時候有二三十個,一大群呼呼啦啦的跑到住宅邊上廠房或工地里,因為那地方掩體比較多,開始貓瞎乎。貓瞎乎是指把人的眼睛蒙起來,讓他變瞎乎了好看不見,其實玩的時候從來也沒真蒙過誰的眼睛,全是靠抓人的自覺閉眼的。大家剪刀石頭布,決出一個輸的抓,其余的人貓起來。這個抓人的要自覺閉著眼睛大聲查十到二十個數,查完了才準睜開眼睛,開始抓人。沒有做弊的,老老實實閉著眼睛查數,查完開始找人,有的時候一場游戲沒結束就得回家睡覺了,因為貓的人多,十點了還沒找全呢。那時候和伙伴玩做弊是非常讓人瞧不起的,不管玩什么,一旦誰做弊,第二天這一片小孩就都知道了,都怪怪的看他,玩的時候都自覺的不帶他或是躲著他,那才叫悲慘,只能讓大人領著到別的小朋友家里去道歉,保證以后再也不做弊了,才會慢慢重新接納回來,還會被父母罵,對于孩子來講,這種群體的拋棄是非常嚴厲的懲罰了。
上了初中以后貓瞎呼就不那么玩了,改玩踢盒子,擺一個鐵皮盒子或是破臉盆什么的在出發點,游戲也由單純的大家躲起來等人找變成了雙方互動,找人的在找人的同時還得時刻注意保護這個鐵皮盒子或破臉盆,被找的在保證不被找人的發現的情況下要想辦法跑到出發點踢那個鐵皮盒子,踢到就贏了,大家接著開始,找人的繼續找,如果在踢的過程中,也就是在腳踢到盒子的那一刻之前被找人的發現喊出來,就死了,站在那里等著下一把,死了的人不準說話或做什么動作幫助自己方的人,否則就算這一方輸了。
貓瞎乎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玩,也是玩的最少的大型游戲了,參與的人多,結局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