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里沒有批斗對像,上面又壓了任務下來,只好大家相互舉報,甚至大家抓鬮,抓著的算倒霉,就成了黑五類。
后來冤假錯大平反的時候為什么那么轟動積壓的怨氣真的有那么大。
好在我的親鄰好友都沒攤上這樣的事情,卻也就無從得知這些人的心理,想來是不甘的,但也沒有辦法。
82年就隨著兩個人漸行漸遠的腳步,走遠了,時光緩緩走進83。
83年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個體戶了。
奉天建了好些貿易市場,以農產品副食產品為主,賣百貨服裝的也有,不過沒有專門的市場,一般都是在路邊擺個小攤,這就是80、90年代的“練攤”,有點像后世的夜市。
像奉天最出名的熱鬧路五愛市場,在83年就是十幾個練攤的,蹲在馬路邊叫賣。
杯溪這邊起步比奉天晚,不過83年做小本生意的也有不少了。
南墳這里就是街邊巷角多了些鐵皮棚子,賣些小孩子的零食,瓜子,日用小百貨,都不大,幾個平方的樣子,都是退休的老爺子,或是農村坐地戶在干。
城鎮戶這時候很是瞧不起個體戶,也不屑去干,都挖空心思進廠當工人。
最火的是賣毛線的,我有個同學家里就是在這段時間賣毛線發了家。
東北這里一直到2000年,毛線都是高銷貨,毛衣毛褲圍脖手套,走到哪都能看到一堆女的坐在一起織的飛快。
然后,我們這一代成年,我們的下一代成長起來了,毛線的銷量直線下滑,一年比一年低,現在的孩子都去買華而不實的成品毛衣了,雖然它不保暖,但是它好看。
83年商業上政策已經放開,市場已經有了活力,街邊也允許擺攤了,一些近郊的農民挑著家里的地產來賣。
也有賣服裝的,也就是背心褲衩布鞋這些,在地上鋪塊塑料布,東西擺在上面。
這個時期做小買賣的不只是被人嘲笑,還要擔驚受怕,因為信息的不暢通,加上前些年大運動的余韻還沒完全消除,總是耽心會突然變化。
包括這一階段時入中國的外資,多多少少也有著這種耽心,這也是為什么招商引資接愛五年,始終成效不是很大的原因。
不過不管怎么說,83年的時候,整個中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服裝,牛仔服,蛤蟆鏡,喇叭褲,洗發水,流行歌曲,港臺明星,國外的新聞開始多起來。
人們臉上也不再滿是菜色,笑容多了,健康的紅潤鋪滿每張笑臉。
公共交通有了跨越式的發展,已經有了初期的旅行者,他們舉著相機,拍下各地的大好河山。
83年是一個分水嶺,整個國內社會各階層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求收藏,求推薦票,求建議意見,求書友正版點擊
這個時代,最熱鬧的就是過年了,
城里鞭炮要比農村足多了,還有許多“花花樣”,就是各類滋花,拿在手里的擺在地上的,轉的飛的響的炸的,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