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8月3日,二臺越野一臺商務三輛車駛入巴渝市區,經過連續三天的驅馳,張興明到達了現在還是巴蜀省下轄地級市的巴渝市,這個上一世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
80年代的巴渝,可以叫一聲老巴渝,是一座徹徹底底的老城。
整個城市附山而居與江為伴,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窄窄的街道起伏彎曲著,黑色的魚鱗瓦覆蓋著,斑駁的老墻充斥著,蜿蜒的石板路縱橫交錯,混濁的江水把整個城市分割的支離破碎,一股滄桑、壓抑、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綿綿細雨洗刷著張興明一行的滿身風塵,整個城被輕雨包裹著,在灰黑的主色調中顯得有些陰冷。
路邊低矮的房子里透出燈光,這里的老式民居大多都是木板墻,少用磚,木板用桐油處理后可以百年不腐,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加顯得陳舊烏黑,映著昏黃的燈暈。
張興明就趴在車窗處向外看著,在陌生中尋找著曾經的熟悉,可惜年代差距太大,上一世他來到巴渝已經是2002年,那時候巴渝已經直轄了5年,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道,高樓頻起,已經和85年的巴渝徹底不一樣了。
這次張興明一共帶了七個人,六個從安保公司臨時調過來的轉業軍人,一個省公安廳派下來的干事。
那個時候銀行還沒有通存通兌的服務,存折只能是哪存哪取,換個儲蓄所就不行,支票也只能公對公,老百姓出門必須帶現金。
80年代末的個體戶都是背著現金南下北上,于是搶劫偷盜詐騙層出不窮,那時候出門都是把錢縫在衣服里褲衩里,或是纏在腰上裝到褲腿里,甚至踩在鞋里,只留剛好的錢在兜里以供一路花銷。
太多了沒法偽裝就只能多帶人,帶著刀,24小時有人抱著,坐車都不敢睡覺。
而且在80年代驅車連跨數省也不是想像中那么平靜美好,車匪路霸到處都是,還要經過大量的無人山區,所以這次七個人帶了六把64一桿沖鋒,公安廳派了一名干事隨車,好隨機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包括必要時同沿途地方政府部門溝通。
從奉天到巴渝一路行來,幾臺車被攔了十幾次,要不是帶著槍,還說不上怎么回事呢。
在市里吃了一頓地道的巴渝火鍋,住了一夜,第二天三臺車就離開主城,去往張興明這次的第一個目的的,永穿仙農,距巴渝主城區一百多公里,全是鄉間盤山土路,好多張興明記憶中的公路都不存在,如果不是因為張興明能說本地話,光找地方就得花個幾天時間。
早起出發,下午三點多到達。
這一路車都在山上河邊繞來繞去,不時的看見稀疏的樹木,到處是水塘,從路上往下看是一畸一畸的各種形狀的田地,掩映在樹叢里的烏黑鱗瓦房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