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伙集體向兒童樂園走去。
本溪市兒童樂園是本鋼公司80年援建的專為兒童游樂的大型戶外公園,一直到90年代末,是本溪唯一的一個兒童戶外游玩的公園,承載了無數孩子的快樂記憶,也是當時本溪唯二的大型公園之一。
另一個是望溪公園,是集解放戰爭英雄紀念碑,公園,動物園為一體的山體公園,把一整座山圍起來,紀念碑豎在山頂,半山是風景區公園,山下是動物園,還有跑馬場,打靶場和球場。
當時本溪是工業重地里的重地,仗打的很激烈,解放后直接歸中央直轄管理。
紀念碑上是朱老總親題的“光昭日月”四個大字,建筑樣式和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模一樣。公園外有一條環繞公園的爬山公路,從永風那邊開始,地名依次叫做曙光,英勇,前進,勝利。
本溪市中心通貫市區的公路叫解放路,與鐵路,太子河并行。
太子河是因秦統一六國時燕太子丹在此自殺而得名。
本溪到奉天,是全中國鐵路網最密集的地區,沒有之一,隨便從哪個鐵路售票廳上的鐵路路網圖都能看出來,鐵路遍及這片地區的每個山角溝叉,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修的。
因為這里叫本溪湖,這里的煤和鐵在當時世界第一,因為這里有金銀鉛鎂鋁釩,這里上山刨個坑就是礦石,這里產玻璃的成本很低,這里產水泥的質量很高,這里有東北很少見的粘土,燒出的白磚一百年不倒棱。
這里是我的家鄉。
雖然現在她破落了,但我們仍然為她驕傲,因為她曾經在近四十年的時間里,哺育了中國的三分之一。
兒童樂園建在市文化宮邊上,在現在看來相當簡陋,就是水泥搭個門洞,一側是賣票的屋子,一側是個弧形的造形,墻面上還有幾個不規則的孔洞,但在當時看起來是那么新潮。
富老師買了票,一個人三毛錢。
領著大伙進入園內,進園一側是旱冰場,走到頭是戰爭紀念館,那里有拆掉了武器和設備的真戰斗機和坦克,許多家在附近的孩子會爬進去玩或者照像。
不過這個時代的孩子普遍膽子小,大部分就站在外邊,或者輕輕用手摸摸。
紀念館折過去就是辦公區,這時候本溪文聯還在這里辦公,主席是周熙高,副主席田連元。
中間主路穿過一段水泥搭的葡萄架通向一個小湖,湖邊上就是游樂設施。
那時候的游樂設備真的可以叫一聲簡單,旋轉飛機,空中腳踏車,小火車,滑梯,蹺蹺板,用槳劃的鐵船,飛機就是最先進的了,就是把假飛機舉起來轉動,轉幾分鐘降下停止。
大家有的以前家里帶著來過,有的是第一次,那時候的孩子進了公眾場所都有點發憷,都不太敢自己活動,大家東瞅西看,緊緊的跟著老師。
園里大部分地方就是植物,花草以及水泥造型,那時候還覺得好好看,孩子在里面鉆來鉆去的玩。
大伙走到了中心湖那里,意見開始不統一了,有的想劃船,有的想去踩空中腳踏車,有的要去滑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