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農村醫療改革,赤腳醫生這個名字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一直到2004年,關于赤腳醫生本身的許多事情還沒有得到解決。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為農村的醫療事業獻出了一生,換來的只是自己的貧窮和病痛。
又嘆了口氣,張興明收回思緒,在心里默默的向這些人致了一個敬。
李保柱又扭頭看了張興明一眼,說“小老板,今天咋這么不開心呢這一會嘆好幾口氣了。”
張興明向后靠在座椅上,看著漆黑的外面,想說“祖國尚未統一,心中充滿愁念”,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說“國家經濟開如發展了,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但是,短時間內,像丫蛋家這樣的貧困家庭卻會越來越多,看著丫蛋我這心里就有點不舒服。”
李保柱沉默了一會兒,說“小老板你心眼真好。”
張興明搖頭笑了一下,說“老話說富則達濟天下。現在手里也算有點錢了,能干的事不少,都是鄉里鄉親的,遇到了就不能看著他們繼續窮下去啊。
大人還好,像丫蛋這樣的孩子,連上學都保證不了,他們將來長大怎么辦接著種地現在連種地都沒有地方啊。”
李保柱點點頭,說“嗯,俺家那邊不少孩子小學念了就在家種地了,沒錢,也沒有上學的念想,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出來過,也不知道外邊啥樣。”
張興明看著窗外閃過的燈光,半天才說“遠了啊,有勁使不上,再等等吧,再等幾年。”
85年政策雖然放開了,但是在醫療和戶口上學這些民生大事上,還是定的比較死的,基本上沒有變化,張興明就是想花點錢推動一下就沒有機會。
兩個人都不說話,車里靜靜的,很快就到了永風家里。
下了車,和李保柱招呼了一聲,和門衛室的安保點了點頭,張興明背著皮包進了院門。
院里只開著幾盞路燈,照著主路。
進了屋里,老媽老爸姥姥正坐在客廳里看電視。
哥哥弟弟毛家姐弟擠在一側沙發上下跳棋。
老媽扭頭看了他一眼,說“怎么這前才回來呢”
張興明換了鞋,把皮包放到鞋柜上往里走,說“下午和小田去看地去了,還行。”到沙發上坐下來,把下午的經過說了一遍。
老媽嘆了口氣,說“這兩年掙錢的是掙著了,掙不著的是真困難,遇著了就幫一把唄,隨手的事,那你咋想的啊”
張興明說“我能咋想啊,這是國家大背景,屬于發展中的正常淘汰過程,想管也管不過來啊。我讓他明天到商場來上班了,送貨唄,怎么也比他現在強。完了我合計著,要不咱再弄個地方,整個養殖場得了,媽你看行不”
老媽剝著炒花生,說“養殖場養啥呀”
張興明說“雞,鴨,鵝,豬,都養點唄,再種點菜,咱們這一天也消耗不少呢,多出來的還能賣錢,也算點收入。”
老媽核計了一下,點點頭,說“也行,現在市面上啥都缺的,弄好了也能賺。弄哪塊啊那玩藝兒可得離住家遠點,太臭了。”
張興明說“勤快點也臭不哪去,地方還沒想呢,就是有這么個想法,到時候離河近點唄,沒事沖干干凈凈的,味就沒了。”
老爸說“不少家啊你干脆弄個地方,讓他們自己養去唄,咱們到時候去收就行了,這玩藝也不值當又支一攤,不得人管哪”
老媽看看老爸,說“還別說,你爸這回腦袋倒挺快,我看這么弄還真行,整塊地把攤支起來,然后讓他們自己養吧,完了咱們收,還省心。買賣最后是他們自己的,干的還有勁。”
張興明想了想,沖老爸挺了挺大拇指,點頭說“行,那就再弄一塊地。”
出了院子,在丫蛋爸的指揮下車又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在兩個房子之間有一塊不大的空地,車在這里調了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