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笑笑的喂了會兒魚,新姐夫和新大嫂也和大家熟悉了,不像剛進來那么拘禁了。
這會兒新大嫂和蘭姐二姐站在一邊嘰嘰咕咕的說著話,新姐夫和大勝哥靠在一邊抽煙,姥姥靠在椅子上看著,張興明就陪在旁邊,偶爾和新姐夫大勝哥接句話。
姥姥在不屋里,姥爺也出來了,不過沒過來湊熱鬧,一個人拿著收音機,慢慢的順著院子逛圈,一副悠然獨醉的樣子,隨著收音機哼著評戲。
這個時期,收音機的節目大多是戲曲和地方戲,重頭是評書,還有相聲啊,歌曲啊,新聞很少。這個時代還有影視劇廣播,就是把電影電視劇節目的錄音剪輯一下,配上畫外音播出來,很受歡迎。
必竟這個年代,有電視的家庭還是少數。
劉蘭芳,田連元,單田芳,袁闊成,王剛,曹燦,在這個時候是全民皆知,岳飛傳,楊家將,隋唐演義,三國演義,夜幕下的哈爾濱,李自成,艷陽天,連農村地頭的老漢也能隨口說上一段。
兒童節目小喇叭,一到下午四點,全國各地無數個大喇都會響起來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嘀嘀噠嘀嘀達,這個聲音從1956年開始,播了五十年,陪伴了四代人,播音員曹燦今年快八十歲了,做了五十年的曹燦叔叔。
還有孫敬修爺爺講故事,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節目了。
話說在大運動中,全國上下斗私批修,孫敬修爺爺因為名字叫敬修被拉去批斗,后來他只好到派出所去登記,把名字改成了孫滅修。
那個時候的老藝術家是非常有藝德的,節目也做的精致,哪像現在,少兒節目粗糙不堪,不忍直視,這哪里是娛樂少年兒童,完全是坑害。
雖然不想說,但確不能不承認,現在的兒童節目,包括讀物,包括教育制度,完全是在坑害下一代。嘴上說的孩子是未來,窮啥不能窮教育,事實上,我國是世界上最拿下一代不當事的國家,沒有之一。
嘮了一會兒,姥姥坐累了,張興明就扶著她回屋。
蘭姐扶著姥姥的另一只胳膊,大伙都跟著進了張興明家屋里,姥姥直接回自己房間躺著去了。
大伙在客廳沙發上坐下來,張興明跑去燒水,給大伙沏茶。
茶剛沏好,老媽回來了。
進了屋一邊換鞋一邊說話“今天人挺齊啊,都來了啊小李我見過兩回,大勝給嬸介紹介紹啊,長的真俊。”
大勝哥就對媳婦說“叫張嬸。嬸,這是我媳婦兒,叫周麗娜,礦建的。”
新大嫂就站起來叫了一聲“張嬸。”
老媽換了鞋,放下皮包,拍了拍身上的衣服,進了客廳。
張興明站起來讓老媽坐下,他跑到一邊去給老媽也泡了杯茶端過來。
老媽接過茶杯放在茶幾上,問蘭姐“商量好沒”
蘭姐看了李春波一眼,說“沒呢,他這不剛到嘛,就從車站到院里說了這么幾句。”
老媽看看李春波,說“你咋想的和嬸說說唄。”
李春波瞅了瞅蘭姐,嗯了口唾沫,說“那個,張嬸哈,我是這么想的。剛才佩蘭子和我說了一嘴,說俺倆結完了想上市里來住,這個吧,我是這么想的,我是個老爺們,是吧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