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明把稿紙放到茶幾上,把水杯拿遠一點,用手輕輕敲著稿紙想了想,說“我只說幾點,具體細節我就不參與了。
一、警站不是派出所,也不可能取代派出所的職能,所以,在這點上要有明確的說明,比如戶藉管理,是派出所的最重要職能之一,警站在這塊就不要插手,居民有這樣的需求,一律到派出所去辦理。
第二點,警站不能歸到派出所管轄,這就沒有意義了,建議成立一個新部門,就管這些流動警力,比如叫巡警大隊,或是110大隊。
第三,報警這點不算職能重合,派出所也好,警站也好,都有接警的義務,可以在接警后,根據實際的案件類型進行調整,比如盜搶,刑事類的,就交到警站,比如鄰里糾紛這種,就可以讓派出所直接辦理。
警察接警這事必須嚴肅對待,一個警察下班的路上遇到居民報警,你管不管你說你下班了對不對接警必須快,不能猶豫,要讓老百姓覺得被重視。
第三,要細化崗位職能,戶藉警,片警,刑警,交通管理,督察,每個職能要固化,專門就干這個,這樣不但效率會提高,也會產生更多的專業人才。比如這次,戶藉和片警就是派出所的職責,而刑警和交通管理就是警站的職責,這樣一分,老百姓也知道啥事該找誰,你們也知道啥事誰負責了,對不”
85年的時候,警察是一個統稱。
83年監獄收審勞改這塊由公安系統移交到司法系統,開始改變執法方式,但公安系統內部還沒有清晰明確的警類分割。國安局也是83年成立的,把公安部門的反特反間工作接了過去。
武裝警察部隊也是83年成立的。
86年以前,交通執法是公安部門和交通部門混管,派出所也要處理交通事故,直到86年,陸續在全國成立專職的交警警種,這一塊才明確下來。
刑警的稱呼具體開始于哪個時間記不清了,查不到有用的資料,但中國警察刑警學院是1981年底成立,1982年開始招生的,說明在82年以前,沒有刑警這個職業名稱。
但是在95年以前,是沒有專門的刑警隊的,96年以后應該是97年,公安部成立刑事偵察局,設全國刑偵總隊,省廳設刑偵支隊,地市級設立刑偵大隊,區縣設刑偵中隊,派出所為最基礎單位,設刑偵小隊。
刑偵歸各地公安系統管理,但由上級刑偵部門指導工作,委派刑警警員。
小董拿著筆在本子上記著張興明說的話,認真專注的表情和眼神說明,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警察。
記完,他用筆敲了敲本子,說“你說的這些我大概明白,戶藉警就是管戶口,片警就是走訪居民區,協調處理居民矛盾,對不刑警就是抓罪犯唄,奉天刑警學院成立的時候,我差不點就報名去了,李叔沒讓。
可是這個交通管理我就沒明白,這不是交通局的事嗎頂多派出所協調一下,這個我們管合適嗎還有,督察是啥”
張興明說“要想細化職能,走在全國的前面,就得一步到位,把事做細。交通局不是執法部門,原來車少路寬,他們管這個還沒啥,現在車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這事必須得公安這邊管起來。你們這些警站的警察,我剛才說了,可以叫巡警。
啥叫巡警騎著摩托在馬路上巡察的警察,不是正好順帶著管交通嗎發生事情馬上就能到現場,處理糾紛及時,說嚴重點,撞死撞傷了都能以最快速度處理,對不
還有這個督察,這是我的想法,成立一個專門管警察的部門。
態度粗暴的,打人罵人的,服務不到位的,執法有問題的,老百姓以前都只能弊著,所以警察在老百姓的心里是個什么樣的形像地位你也清楚。
督察就是干這個的,老百姓可以記住他不滿意的警員的警號,到督察部門投訴,這邊進行調查,如果事實確認,要對這個警察進行處理,如果是污告,要還警察一個清白,對污告的人進行起訴。
平時,這個部門還要負責對各個警站派出所進行檢查和審查,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為提高警察隊伍的內外形像和隊伍建設出力。”
小董聽了張興明的話想了想,用筆在本子上重重的敲了幾下,說“說的對,現在警察主要職責是保護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安定,隊伍的建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