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他們點一支蠟燭,灑半縷紙錢
沒人能弄明白傷寒是怎么得上的,一直到現在,露天和選礦兩個廠還偶爾會出現幾個病例,當然,現在這個病不會死人了,能治好,也不受什么罪。
張興明上一世在選礦廠上班,就中過標,有幸成為了病例之一。
那一期露天三個,選礦七個,其中還有一個女的。
十個人,住不在一起,吃各不相同,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更是完全不同,可就偏偏在同一時間段染上了同一種病,還是比較厲害的傳染病,被關進了本鋼傳染病醫院。
當時本鋼傳染病醫院就在轉山子那邊,離千金不遠。
那時候,張興明最開始是被誤診了的,不過這不能怪醫生,要知道,這種病是已經被宣布根絕了的,差不多已經被人遺忘了。
每天去醫院,打點滴,卻一天比一天重。
老媽那時候天天啥也不干了,就扶著他去醫院。
他吃不下飯,燒的習里糊涂的,就是要睡覺,只有白稀飯和炒土豆絲能吃一點,老媽就每天給他炒,哄著他吃。
后來有一天,一個叫張濤的醫生覺得不對勁,建議老媽給張興明做一個血培養,老媽沒有主意,就聽醫生的。當時有醫生反對,張濤還和人吵了起來。
血培養出來,張濤是對的,傷寒,醫院馬上安排給同期相似的病人做檢查,就檢出來了十個人。
張濤醫生堅持了自己的判斷,救了十條人命。
傷寒病病人要每天掛十幾瓶吊瓶,從早上八點掛到半夜一點。
不能吃一點東西,全靠吊瓶活著,因為這病不燒腦子不燒肺,卻燒腸子,病人的腸子全是爛的,有點東西就會漏。
連續兩個多月的全天吊瓶,這十個人才好轉過來,漸漸的不再發燒了。
可以吃半塊蛋糕,或者吃半袋清煮的方便面,這是一天的份。
一個一個膀大腰圓的壯漢,全變得像小羊羔一樣,一杯水都端不起來。
后面觀察期的時候,幾個人在屋里待不住了,要知道這些人都好幾個月沒離開過病房了。
趁大夫沒注意,幾個人悄悄跑了出去。
常三體格最大,也最有主意,領著幾個人順醫院的圍墻跳出去,沒敢去吃東西,跑去看了一場錄像。等看完回來的時候,完蛋了,體力耗盡了,好不容易順著一米多高的墻頭爬進來,上不去樓了。
幾個人坐在樓門的雪地上喊,樓上護士聽見了,一看這幾個人的狀態,嚇得連滾帶爬的沖下來,一個一個連攙帶扶的弄到樓上,幾個人全脫力了,滿身大汗的躺在床上哆嗦。
結果過年了幾個人還沒恢復過來,只能在醫院里過年。
有一個姓齊的沒和他們一起跑出去,人家回家過年去了。
結果樂極生悲,覺得已經好了,回去見著大魚大肉沒控制住,一痛吃喝,結果連夜被救護車送回了醫院,連夜大手術,腸子全爛了,到處漏,最后只好把他的腸子拿出來,泡在鹽水里,這么泡了一個多星期。
結果一個魁梧的大漢,從此變成了一具人型骷髏,腰都站不直了。
等張興明他們出院的時候,樹都冒綠芽了。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的身體就不行了,原來扛二百斤不費勁,變成只能跟四五十斤打交道了。
有病了,一定要去醫院,去醫院了,一定要遵守醫囑,真的,不要耍小聰明覺得自己能行,那是害自己,也害了家人。
距離本鋼六中二公里多一點,從六中順著主馬路一直走上去,地方叫三十六戶,是本鋼南墳露天礦的辦公樓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