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子,這是你家國仇”
“好小子,你莫再躲背后。”
“吹開烏云,洗清污垢,誓要全力一斗。”
正想著呢,電視里突然一陣激烈激昂的音樂聲打斷了張興明的思緒。
他扭頭看向電視,因為要寫作業,他把電視的聲音給的很小,但這段音樂在1985年來說太熱血了,音樂一起,這邊血就往腦袋上沖,想不聽都不行。
隨著歌聲,電視屏慕上閃動著電視劇的篇頭畫面,張興明看到了幾個郭悉的面孔,想起了這部電視劇的名字,霍東閣。
精武三部曲,是那個時代的人永遠不會忘記的三部電視劇。
霍元甲陳真傳霍東閣
黃元申,梁小龍,錢小豪,就是那個時代的巨星,內地老百姓沒有一個不知道的,沒有一個不追劇的。話說黃元申好像是重慶人哦。
不過這部霍東閣張興明記的最清晰的反而不是主角,而是大反派督軍熊定一,還有他那個強烈違反時代感的女兒熊鷹翹。
香港人那時候對歷史和名人的戲說,腦洞可以說直達天際,一點也不比現在混的寫手們差,甚至尤有過之,不信,找找80年代初期的香港電視劇看看就行了。
全民追星最簡單的例子,問問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女人,去發廊做過鷹翹頭沒有。
那是那幾年國內最流行的女性發型了。
看到霍東閣,張興明來了興趣,走過去開抬換臺,因為他記著,好像這部電視劇和另一部一直火到后世的電視劇是同一時期播出的,那就是83版射雕英雄傳,黃日華,翁美鈴。
找了半天,其實也就三四個頻道,按了半天也沒找到射雕英雄傳的影子。
作業也不寫了,他滿屋找報紙。
這年頭沒有網絡可以隨時查東西,電視節目都登在電視報上面。
電視報估計是80年代到90年代銷量最高覆蓋最廣的報紙了,幾乎家家一份。
終于找到被老爸塞到柜子底下的電視報,張興明拿起來一張一張找,最后終于找到了射雕的消息,原來在3月份就開播了,6月份就播完了。
那時候自己在忙呢,根本也沒上學,也沒看電視。
放下報紙,張興明匝巴匝巴嘴,靠倒在沙發上,回憶了一下射雕的劇情,算了,播完播完吧,哪天把書借回來看一遍得了。
然后就想到了翁美鈴,這個迷倒了國內萬萬人的精靈丫頭,學霸型美女,不知道為什么在電視劇熱播的時候,悄悄的自殺了,1985年5月14號,一代視后香消玉隕。
張興明還記得,寶秋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是班里最迷翁美鈴的,他的臥室里貼滿了翁美鈴的卡片,聽說翁美鈴去世,這家伙還哭了。
其實85年正經是發生了幾件大事的,甚至可以說是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前進方向。
英國女王簽署了97香港回歸法案,從法理上確認了97香港的回歸。
平公先后接見了日本商工會議所商團和美國時代組織的高級企家家代表團,也正是這兩次會見,開啟了合資大潮,也打開了美日企業壟斷國內市場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