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工體館內已經一改原來的樣子,變得喜氣洋洋起來,充滿了熱辣的年味。
十個機位,對應著十塊廣告牌,舞臺大背景上也在右上角空出了一塊,但色彩和文字搭配起來,并不顯得突兀,這就是全場的十加一主廣告位。
觀眾席上還有一些小塊的,融合在布景里,其他的主持人提詞牌背板啊,實物插入啊,后世用爛了的方法,在這個時候充滿了創意和新意,讓一群廣告科的同志們大開眼界。
“這里放一張桌子,主持人休場的時候可以坐在這里,對,坐這里看演出。”張興明指著臺側一個空位說。
廣告科王洪偉拿著個本子跟在他身邊,不停的記著,在一張草圖上標注。
“張總,主持人還特意給準備座位啊”邊寫王洪偉邊問。
張興明左右看著場內隨口說“不是,桌上擺上飲料什么的,沒事鏡頭掃一下主持人的笑臉。”
王洪偉卡巴卡巴眼睛,低頭在本子上刷刷一陣寫,說“這個廣告位的價格至少得和主廣告牌一樣。”
張興明扭頭看了他一眼,說“對,這個效果比那牌子還好,必須嚴格篩選,必須得保證質量和產量。”
王洪偉點了點頭,在圖上標注著說“嗯,記住了,沒想到這么隨便一弄,就是這么好的一個廣告位,張總你真厲害。”
張興明搖了搖頭,說“你們是沒接觸過,以后就全靠你們想點子了,其實我們只要把東西讓大家注意到,就是一種廣告,至于載體和方式并沒有死規定,越是隨意廣告效果就會越好,越是刻意,越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以后你就明白了。”
張興明想起了軟廣告,軟文一類的廣告方式,中國的軟文廣告起始于保健品行業,當時大部分老百姓是當真新聞來看的,從85年開始,保健品一夜之間靠著軟文宣傳和龐大的銷售群體火了起來。
中國的第一款保健品是杭州保靈的蜂王漿,在80年代,去別人家拎一盒蜂王漿是相當有面子的事,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應該有記憶吧,大部分買過都沒喝過,舍不得。
到88年,國內蜂王漿廠家超過了200家,這是國人一向的傳統,啥掙錢了就一窩瘋,直到大家都賠光散場。
從89年,太陽神,飛燕減肥茶,三株,紅桃k,蓋中鈣,鱉精,各種口服液,排毒的解酒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然而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完全是從國外學了個皮回來,毛都沒有,完全靠著廣告銷售,有的甚至就是糖水,巨大的利益讓一些人瘋狂了。
一直到95年,國內保健品廠家超過了3000家,市場300億,卻沒有人去經營產品,只講宣傳營銷。結果假的就是假的。
軟文廣告不再是新鮮事物了,被用爛了,而且行業爆出的奇聞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整頓,改保健藥品為保健食品,到1997年,因為三株常得事件影響,保健品行業一下被砸到谷底,但是這個市場已經被打開了大門并產生了巨大的接受人群。
還是1997年,國外保健品趁虛而入,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
1998年,國內的保健品先生們終于意識到產品本身的重要性了,開始在產品上下功夫,雖然并不咋的吧,但確實有了進步,保健品行業也一點一點復蘇至今,但就是至今,也沒有打斷國外產品的覆蓋,只能在人家邊上跟著喝口咸湯了。
其實國內好多行業都是這么丟掉市場的,只要能賺錢,產品在國人眼中啥也不是,那不是成本啊
“張總,張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