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說“沒呢,這不先過來看看你嘛,你是長輩,咱家老一輩可就剩你一個啦,得好好養好身體,多活幾年,將來過好日子。”
老爺說“對對,過好日子,現在行,挺好,能吃飽能睡好,不缺啥了。你那邊咋樣廠里還行啊這兩年城里比農村好了,你們日子好過了。”
進了屋,老媽給老爺拜年,正經的鞠了個深躬。
老爸又喊張興明哥仨給老爺拜年,這正經八百的要磕頭了,哥仨跪下,磕了三個頭問好。給活人磕頭問好是不興磕響的,就是頭不能真碰到地面,老人比較認這個理。到現在,這些說法早就都沒有了,連抱拳拱手都不分左右了。
和老爺說了一會兒話,老爸給老爺留了五百塊錢,一家人出了老院,走向正對面的院子,二大爺家。
二大爺家的院門比較高,不像一般農村人家就是攔個一米多,他家弄的像真正的房門一樣,有兩米高,而且用樹枝編的嚴嚴實實的。
門上掛著一個鈴鐺,院門離屋里有點遠,喊有時候聽不到。門里就是葡萄架,左邊是豬圈和廁所,右邊是自家菜地。
老爸伸手搖了搖柴門,鈴鐺叮了當啷響了幾聲,就聽見里面房門響,一個人走出來,邊走邊問“誰”
老爸瞅了瞅老媽,說“二哥,是我,老三。”老媽扭頭看著四周,能看出來心里還是不太舒服。
“老三”二大爺從里面打開柴門,看了看老爸,這才一瞪眼睛說“哎呀,真是老三哪,這是嘎哈呀啥前回來的進來,桂欣,進院來,進屋說話。”
老媽強笑了一下,答應了一聲。
大伙進院,二大爺關好柴門,低聲對老媽說“桂欣哪,我知道你生二嫂氣,她就那性子,這一輩子凈得罪人了,我也管不了。這會不行啦,和我媽一樣,估計今年就差不多了,人死燈滅,過去的事啊你就別往心里去了,行不其實這幾年她也后悔,弄的啊,親哥們都沒有來家串門的,唉。”
二大爺其實就是東北農村非常少見的氣管炎了,怕媳婦怕的不是一般厲害。
老媽嘆了口氣,說“過去就別提啦,要是還生氣大過年的我來嘎哈病多前了去醫院沒”
二大爺就高興,樂著點了點頭,說“進屋進屋,暖和暖和,今天在這吃。”
往里走個五六米,出了葡萄架才是院子,左手邊就是原來的老房子,這會已經空在那里了,二大爺家是在老房子再往里走個十來米,新建的五間磚瓦房。
拐過老房,眼前就一亮,一個平整的大院子出現在眼前。
當年爺爺那輩分家的時候,是把車道這邊整個這塊地都歸了爺爺的,這會兒就是二大爺繼承,這院子和房子占的就是自家的地。
房子帶著基墻,要上去四個臺階,二大娘正扶著門站在臺階上往這邊看,遠遠看去,肚子脹起老高,像懷孕要生了似的。
二大爺有四個孩子,老大興宏,這會已經參軍了,老二興偉,這會兒在家務農,老三叫小穎,是個女孩,在上初中,老四興兵,和張興明的老弟重名,不過他比張興明還大一歲,這會兒也是初中。
那年月給孩子起名都比較喜歡用那些詞語,所以重名很多,很正常。張興明家里用的是軍民兵,二大爺家里用的是紅衛兵,大革命被批判后改成了宏偉兵。
話說大革命結束以后,全國上下改名的人不計其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