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說現在,他們可以對嬴瑩真的施加酷刑,可是卻不會做出類似于脫掉嬴瑩衣服羞辱她這樣的事情。
總之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可這句話聽著簡單,關鍵是里院自己都沒弄明白,這句話只是他們大部分時候用來掛在自己嘴邊,懶得解釋自己行為的時候丟出來的一塊擋箭牌,或者遮羞布而已。
王曦是里院的人,自然他也一樣沒弄明白。
所以他才會第一時間就帶著嬴瑩逃亡。
要是里院給他的印象,是那種特別高大正直,公正無私,以德報怨,哪怕面對敵人的俘虜,也舍不得用刑,一直在講道理那種,估計王曦就不會如此選擇了吧?
可惜里院不是。
古時候的俠義精神,讓以前的太醫院吃過太多虧了。
農夫與蛇的故事反復上演,使得里院全盤繼承了太醫院這種猙獰的性格——對待敵人一定要比對方殘忍一百倍,你放過他,他下次一刀子捅死你的戰友,那個時候,再用你的圣母心去安慰家屬吧,看看是不是還管用!
俘虜逃走了,你去追擊,追上了,然后在揮刀的瞬間稍微遲疑一下,對方把得到的情報,傳了回去,之后便有無數的同僚用一生的傷殘或者生命為你“偉大高尚”的善良買單。所以,做不了這份差事兒的話,那就請你……或者說求求你干點別的,不要來害自己人!
里院的敵人,向來只有兩種,壞人……或者蠢人……
桑托斯蠢,安井信蠢,人類進化是又壞又蠢,而王曦……他聰明……
他了解里院。
了解到什么程度?
了解到憑他目前的認知,判斷不出里院會有何反應。
很矛盾是不是?
這恰恰是王曦對里院了解到了極致的表現。
因為在今晚之前,這是他最喜歡里院的地方之一。
哪怕同一件事,同一批人,舉手表決兩次,說不定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讓他如何敢把希望寄托于這可怕的概率?
趙竹仁和常玉都不約而同地點燃了一支煙,大伙兒也不催促,似乎在等他們把這支煙抽完,然后便可以做一個決斷了。
在煙霧之中,趙竹仁和常玉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么破現在的死局?
有個原則不能丟,嬴瑩嘴中的情報,一定要獲得,這點他們兩個要敢違背,那他們這個院長也就不用坐了。
不是說貪圖院長的位子,而是如前面所說,那樣的話,便是對所有里院其他醫師的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明明有機會可以通過情報減少以后的傷亡,你們偏偏不。
這就是嬴瑩給王曦提到過的,越努力,實力越強,位子越高,事情便越糟糕。
可他們兩個還偏偏避無可避,不能撂挑子不干了,說我做不出來這個決定,讓其他人來。
這樣倒是成全了自己內心的小義,尋得方寸以及片刻的安寧,但卻失去了大義。
王曦最喜歡的逃避問題,在這里,行不通。
他還不夠成熟,但你們兩位院長,必須成熟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