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羽軍和龍息軍是騎兵……目前戰力受損,其實主要是因為馬匹中了葭月的緣故……馬的靈臺根本不夠完整和龐大,它們體內所能蘊藏的靈力極其有限,表現出來的結果便是一旦靈力被吸取,就十分容易出現疲乏……
但同理,反向為其注靈……也并不是一件消耗很大的事情……
連師弟這種二愣子都能想到,仔細想想,也并不是什么驚世駭俗的事情啊。
那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人提出來呢?
騎兵不該這樣用啊。
就算馬累了,那大家在一線天之后集結,原地修整,就可以逐漸恢復戰斗力。
又何必來翻山越嶺,執行這種任務呢?
到時候,馬倒是休息好了,龍息軍和鳳羽軍卻又疲勞不堪了。
對于騎兵來說,這種節奏簡直就是人馬分離,十分難受。
再說了,龍息和鳳羽二軍,本就不適合山地作戰,攏共加起來也就一千人出頭,撒進這太阿山之中,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是,這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不管是華夏史書上的戰爭,還是艽朝千年來的鎮壓叛亂經驗,都不能完全照搬進來。這里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都是防守的一方。
就算一線天和太阿山失去了其作用,但還是客觀存在的。
它就屹立在那兒,總會給里院的人帶來麻煩,讓他們無法一路勢如破竹,順風順水。
當然了,正方兩方面的話,誰都能說,而且可以挑另外一種說法的毛病。
一方面,里院占了先手,帶了節奏,艽朝只能被動應對。及時地遏制住里院的攻勢,將太阿山給牢牢控制在手中,總不能說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決定。可另外一方面,也不是沒有破局的辦法。那就是重新將節奏給帶回來。里院想要混戰,而艽朝自然想要的是集團決戰。如果敢壯士斷腕,徹底放棄太阿山,重新在太阿山以東集結部隊,嚴陣以待,那便事有可為。
但那樣的話,便有巨大的政治意義了。畢竟那可算是把皇帝給拋下不管了。所以還有更激進的做法,不集結在太阿山以東,而是全軍出擊,集結在太阿山以西,和守在一線天之前的里院硬剛,是絕對不可能輸的。畢竟,那里現在只有一座里院而已。接下來,大軍全體繼續西進,如果能接應回長端帝自然更好,如果到時候發現山崩,那便就地擁立新皇。
總之,艽朝并不富裕,太阿山以東的那些家當,丟了就丟了。
從古至今,對于他們來說,最寶貴的東西,一直都是人。
只是那樣做的話,就有一個巨大的致命傷。
那就是瞬間便將一線天和太阿山拱手相送。
那個時候,想要重新攻回去,那就是真的無異于在踏鬼門關了。
里院即使不守一線天,僅僅是用幾個爆炸將其毀掉,那么節奏便再次被帶了回去。艽朝的軍士要想回家,就只能翻山。
可這太阿山是那么好翻的嗎?
成建制的翻越,肯定不行,只能大家零零散散的找地方攀登。而且還需要那些身手較好的軍士。
這樣就簡直蠢到家了。
最后結果還是變成了在太阿山之內混戰,可反倒把一線天給丟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哪怕一線天和太阿山失去了它們想象中的巨大作用,可是卻不能棄之不要。
畢竟,這險要的地利,阻攔不了里院,卻能阻攔他們自己……
嬴瑩取出水囊,喝了口水,還是覺得沒有徹底想透。
是,剛才分析的那些其實不算太難,哪怕一個中級軍官都看得出來,而且大家所得出的結論總體上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艽朝的將士們對長端帝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在這一點上,自己從來沒有過任何非分之想,目前所做的僅僅是想從余鴻燾打點兒擦邊球,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所以,要讓大家丟下長端帝,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