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五十五,拆密封袋,分發試卷。
九點整,考試正式開始。
剎那間,只聽翻開卷面的嘩嘩響動,以及筆尖摩擦紙面的沙沙聲。
一份試卷,雙面打印,共計張,附一張機讀卡和一張答題卷。
也就是說,光題目就占據滿滿3頁。
考試時間為240分鐘,即4個鐘頭。
沈婠拿到試卷的第一時間,就把所有題目大致瀏覽了一遍。
題型和往年一樣,有單選、多選、填空、簡答、論述、計算。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多了一道加分題——模擬談判,0分。
講真,題量不算大,卻用了張紙,共計3頁,主要原因是題干的量驚人。
幾乎每道題都會給出一大段文字,而答案往往要從這些瑣碎繁雜的信息里進行數次提煉。
那種不看題干,直接做題,并且做對的可能,呵呵,根本不存在。
難怪起航的試卷會被奉為“金融界i”。
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其中并無半點夸張。
沈婠出于好奇,在加分題上多停留了幾十秒,差不多心中有數了,再倒回去看計算題,然后是論述題
基本遵循從后往前,由難到易的順序。
正式答題的時候,她直接從前面單選的部分開始,一刻鐘拿下。
接著多選,她只用了十分鐘;填空,五分鐘。
所以,距離開考時間半小時內,她已經迅速翻過四張卷面,而大多數人還停留在第二張,少部分開始了第三張,都沒她快。
翻頁的響動在沈婠盡量放輕放緩的前提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尤其是在安靜的考場,如此緊張的氛圍之下。
她的動作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
靠!要不要做得這么快?
變態啊?
她怎么一直在翻頁啊?這都到簡答題了吧?是不是只有我做得最慢,還停留在第二頁?
一看就是前面的不會做,空著,直接跳到后面,有什么了不起的?
嗤!翻頁不代表翻過的都會做,就算會做,也不代表做得對,虛張聲勢罷了。
有人慌亂,有人從容,但這一切都與沈婠無關。
她把涂好的機讀卡放到一邊,翻出答題卷,開始對簡答題下手。
這部分量和信息量太大,沈婠看題用了二十分鐘,答題只用了十分鐘。
這感覺怎么說?
除了考察專業知識,還檢驗一個人的眼力。
一目十行什么的,絕對占先手優勢。
轉眼間,一個鐘頭過去,她還剩論述、計算和加分題這三大板塊。
論述題有三道,一道的分值就抵得上所有簡答題加起來,所以,答題卷留出的空白也相當可觀,總之,要開始“長篇大論”了。
其中一道題還蠻有意思,題目很簡單,不像前面那樣一來就提供大段的背景資料介紹,或者經濟學領域某一板塊的研究內容。
問:怎樣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簡單是簡單,可也意味著空和泛。
沒有具體的公司實例,也沒給個什么前提條件,直接讓你答。
就好比有人問“如何才能創造一個大同社會”。
答倒是能答,好像怎么說都有道理,可越是這樣,就越難摸到正確答案的邊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