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那天,他們一批人緊張地等來韓覺,在檢查合約的同時,小心翼翼地把積攢多時的問題拋向韓覺。韓覺則針對大家的疑惑,進行逐一回答。沒有打官腔,也沒有打太極,所有問題都是正面回答。
“到華夏之后,多久可以回一次美利堅”
“你們的假期和在校生是一樣的,法定節假日的時間由你們自己安排,可以回美利堅,也可以待在華夏。”
“”
“到華夏那邊要誰來給我們上課”
“到了那邊,培訓和實習一起進行。上課的是由魔都電影學院的教授來上,另外也會找一些導演來進行交流。實習是在我們火種的劇組里實習。”
“”
“小孩如果一起跟去華夏的話,就學環境怎么樣”
“學校是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都很不錯的私立小學,而且里面外裔孩子不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被歧視的可能。當然,學費會由公司。”
“”
大概二十分鐘后提問結束。
大部分人提出的問題都得到了令他們滿意的回答,就算有少部分人對“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開始導自己的電影”“這個并不確定,具體的標準我說了算。”這樣的回答感到不滿,但也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最后還是簽下了名字。
簽約之后,韓覺沒有多待,跟大家告別一聲后就走了。
這短短的二十分鐘,其實并沒有讓妮可感覺拉進了和韓覺的距離,韓覺的氣場依然令人膽寒。但當天下午,她回到家之后接到了韓覺打來的電話。電話里,韓覺更細致地跟她談論起了她那部有關婚姻的參賽作品,指出了她作為導演的特質和優勢,也指出了一些不足,最后建議她如果要拍長篇處女作的話,可以把這短片擴展開去。這通電話打了近兩個小時。
妮可認真地聽取了韓覺的建議。然后掛了電話沒一會兒,韓覺便發來一張書單,上面有工具書,有女性導演的回憶錄,也有一些有關兩性婚姻的文學作品。很明顯,這是韓覺針對她個人而列的書單。妮可心里充滿了感激,敏銳地發現了韓覺外冷內熱的性格,并對韓覺這個明星中的明星有了更立體的了解。
她沒有自作多情到認為韓覺這么做對她有意思,畢竟章依曼如一座大山壓在任何對韓覺有所覬覦的女性面前,她不覺得自己能撼動章依曼的位置,她也不覺得韓覺這樣的人會在感情方面令人失望。
“叮鈴鈴鈴鈴鈴鈴”
響起的電話鈴聲把妮可從書本里拉回現實。
妮可皺了皺眉頭。一半的不滿是因為被打擾了,另一半則是這段時日她接了很多通電話,條件反射開始提前感到厭煩。
火苗結束之后,媒體已經把第一期的十六個人著重報道了個遍,把他們每個人都說得像是美利堅影視圈的未來。簡直夸張到讓人害怕。而群眾們也熱情得不行,像看一檔選秀節目似的,各自找到了要支持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