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導早啊。”
“早。”
“闌導好”
“嗯。”
“闌導”
早晨,闌海風風火火地走在電視臺里,偶爾回應著沿途拋向他的問好聲,腳步卻也一刻不停。
大家知道闌海是急性子,因此也就沒覺得闌海傲慢目中無人。但就算闌海真的對他們傲慢,他們也不敢對湘南電視臺的招牌導演有所不滿。
不說闌海手里握著的其他綜藝節目,只要歌手能一直火下去,闌海就能一直不必看人臉色地工作。
很多人都說闌海這次運氣好,躲過了一劫。
因為闌海曾強烈地希望韓覺能夠參加歌手,甚至追了好幾場演唱會,纏了好久。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然而韓覺始終沒有參加,當初很多人跟闌海一樣,頗為遺憾。但黑客事件發生之后,那些遺憾的聲音統統沒了,很多人都說闌海運氣好,韓覺沒在節目里,不然事情發生后的種種輿論,對節目的沖擊是難以想象的,歌手就此毀于一旦也說不定。
但這并不代表節目在“大難不死”就“必有后福”。
以往參加歌手的,大部分都是幾首金曲傍身的實力派老前輩,偶爾才混進幾個年輕歌手,作為踢館成員加入。相比較老歌手,年輕歌手在經驗和人氣都不占優勢,踢館失敗是正常,成功后一輪游也屬勝利,若是二輪三輪地贏下去,年輕歌手就要在公布排名時,一次次作出惶恐狀,懷疑自己是否聽錯,好似對命運的青睞難以置信。這時候老歌手通常會無奈幾秒后,笑著對年輕歌手給予鼓勵,讓對方自信起來,繼續加油。真也好假也好,至少面子上誰都過得去,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讓殘酷的競技也多了一絲傳承的意味。事后年輕歌手的粉絲在網上也十分謙遜,小范圍慶祝,夸自家偶像未來可期,不敢大聲喧嘩,不敢刺激到老歌手那覆蓋老中青年齡層的粉絲。
今年就很不一樣了。
今年歌手變革,參賽歌手普遍年輕化,沒有老一輩壓陣。歌手們要么年齡相仿,要么資歷相近,要么水平相當,當然是誰也不服誰。比賽中途,歌手在待機室里看彼此的表演,一旦聽到不行的地方,若是心里感到不屑,嘴角和眼神就會變得十分玩味。每次比賽一結束,排名出來了,歌手里有的喜形于色,有的面露不快,情緒都十分直白好懂。到了網上,就更是粉絲的戰場了。
排名落后的歌手粉絲,一片憤怒,對結果表示迷惑,先抨擊現場的大眾評委的品位,再咒罵觀眾里混進了誰家的粉絲,最后懷疑節目有劇本。總之就是不服。
排名在前的粉絲冷笑不斷,把所有懷疑排名的人一律打成黑子,先問對方工錢多少,再嘲諷技不如人就來盤外招,真是下作,最后曬出偶像的成績證明實力配得上排名。總之就是不服也得憋著。
他們在話題廣場、評論區各種你來我往地相互抹黑,講抽象話、發陰陽怪氣的表情,曲解對方歌手在屏幕里的每個神態和表情,火上澆油。理智一些的粉絲和歌迷此時都不敢講話、不敢勸人冷靜,不然很容易被開除“粉籍”。
路人看了紛紛避之不及,對飯圈的交戰感到厭煩,大感今年的歌手亂糟糟一地雞毛,真是無聊。
節目組也沒預料到十年穩定的口碑會惡化到這種程度,闌海對此也十分頭疼,去跟歌手們的團隊商量,讓對方約束一下粉絲,對方裝作無奈,回答約束不住。闌海聽到這種推脫也實在沒有辦法,只得感慨時代變了,現在的歌手跟以前的歌手真的不一樣了,現在的歌手在唱歌之外也要維持人設,根本不敢說一句重話,即便歌手有心管束,也被背后公司勒令不準,管得死死的。像韓覺那樣保持獨立的想法、拒絕飯圈化的歌手,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好在因為章依曼的存在,總算不至于讓局面變得更糟。
章依曼連續獲得第一,其他無論哪家歌手的粉絲都沒什么太大的意見,即便是最眼瞎的粉絲,也不敢明著說自家偶像比章依曼厲害、章依曼獲得這個第一是節目組偏心。因為這么說會招來嘲笑。畢竟章依曼已經是金曲獎最年輕的歌后,沒理由現在來參加一個綜藝節目的比賽還搞各種小動作。并且章依曼的人氣在全球范圍都是頂尖,粉絲年齡層涵蓋老、中、青、幼,本身技術實力就已極其恐怖,更別說還得了韓覺的人氣和才華加持,由她拿第一,其他參賽歌手心服口服,歌手的粉絲即便表達不滿,最多也就說章依曼的音樂不符合他的口味,不敢進行其他攻擊。
在一片紛爭中,章依曼的粉絲們超然與外,閑著無聊,只能搞內訌,為章依曼下一場唱韓覺的歌還是唱其他人的歌而爭吵,為章依曼總決賽幫幫唱要不要請韓覺而爭吵,為章依曼談了戀愛耽誤發唱片而爭吵
也正是因為章依曼的存在,才不至于讓今年的歌手變成只有年輕人和粉絲收看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