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戀這邊,這節目又又又又憑借韓覺和章依曼,重刷了自己臺的收視紀錄。明明是三七情侶的專場,但張子商和姜綺這兩人只能起到個引子的作用,什么尋找章老師,什么尋找韓老師,說得好聽,哄哄他們而已,引出章依曼和韓覺之后,后面其實就沒這倆人啥事兒了。觀眾也沒有絲毫不滿,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更能理解成年人想看職場情侶的心情。即便是張子商和姜綺的粉絲,在經過了最初的憤怒之后,看著看著,也只會突然發出“咦,怎么我家哥哥姐姐還在這鏡頭蹭得是有點過分了”的疑惑。
我戀連續播了四期的職場情侶一方面有過度消費的嫌疑,另一方面,也證實了有韓覺和章依曼參演的拍攝內容,節目效果太好、質量太高了,拍一次就夠用一個月。以此類推,章老師的民宿小屋只使用了四分之一的素材。網友紛紛跑去王導的微特,懇求兼威脅,要他交出民宿小屋的未播出片段。一度還上了熱搜。
我戀加上職場情侶的影響力之大,熱搜不用買都會有,就連區區賈倫斯都能混到一次熱搜。
節目上賈倫斯對張子商說,韓覺是個離不開電影的人,是不會徹底退出圈的言論,讓韓覺的歌迷和影迷寬心了不少。盡管從節目里能看出,賈倫斯是個奇怪的人,說出來的話也全然不能相信,但韓覺的代言人關溢,至今也沒有出來辟謠,這就說明大家的確不必擔心韓覺徹底隱退。而后面韓覺去邀請顧凡出演新電影的角色,也證實了這一點。
大家都好奇韓覺退出音樂圈,專心于影視圈之后,弄出來的作品會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
翁遙看著車窗外迅速略過的風景,捏緊了手里的劇本。
這本封面寫了情書的劇本,她在這兩個多月里看了不下十遍。
木星少女合約期即將滿約,組合也將解散,在這最后一兩個月里,每位組員也都展開了各自的行程,尋求發展。翁遙簽在堂姐的經濟公司,公司的資源側重影視,她也就理所當然地向演員轉型。
她就在公司的安排下,提前一年就開始上表演班。今年上半年,更是在一部電視劇里出演了一個配角,反響不錯。按照原本的計劃,下半年她將出演某個更大制作電視劇的女配,或網劇的女主角。按部就班地轉型。
但姜綺替韓覺遞過來的劇本,直接打亂了整個計劃。因為韓覺遞過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劇本的問題,這事關翁遙職業規劃的重新規劃。
偶像轉型演員,已有一條無數前人踩出來的路。其過程和闖關類似,音樂劇,話劇,電視劇,再是電影。難度依次上升。每闖一關,獲得一部分市場認可。一步登天直接演電影的也有,但結果喜人的不多。畢竟演技沒到,冒然參演電影等于自取其辱,容易坐實花瓶稱號,風險極大。愈挫愈勇也不會受人贊賞,而是背負票房毒藥連累整個劇組的心血,被人說“圈錢之作”,“有他她不看”,被圈內外共同嫌棄。
韓覺導演的作品,成功率至今百分之百,無一失手。有些導演拍作品,風格強烈,最后火的是導演本身;而韓覺導演的作品,誰演誰就能紅,光是翻紅的就有古煜和米莉,于是韓覺的項目這就格外受演員們的追捧了。
對演員來說,進到韓覺的劇組就等于拿到了一份這事穩了的通知單。身價能漲,人氣能漲,代表作里也會多出一部藤蔓8分以上的作品。
翁遙如果能參加韓覺的新項目,就等于擁有了一部成績不錯的電影代表作作為開局,中間能省去好幾年的辛苦,是天大的好事。看過劇本之后,更確定翁遙走了大運。一個難度不大,同時又能給觀眾好感的角色,太適合初出茅廬的翁遙了。
公司當即推翻了下半年的影視規劃,忙不迭地打電話給火種表示翁遙愿意出演這個角色。然后讓翁遙就專注于情書,請了表演班的老師,提前為角色做準備。
其實能準備的東西也不多,她要演的角色是一名女高中生,只能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對細節進行補充。具體的演法得在圍讀會上和導演碰過想法,才能知道要怎么去演。臺詞也只是做到熟悉,沒有背。因為圍讀劇本就是讓大家一起探討,交換想法,找出一些劇本的問題,然后調整。一些臺詞很可能會被改掉,也就沒有必要提前去背。
之所以能把劇本翻上十多遍,完全是喜歡這個故事。二十歲出頭的她,正是被這類青春往事吸引的年紀。
一個由三位好友組成的小隊,從大學步入社會,其中兩人更是要步入婚姻。但婚最后沒能結成,未婚夫遭遇意外,去世了。留下了不知所措的未婚妻和死黨。未婚妻久久沒能從愛人死亡的悲痛中恢復過來,某天思念心切,寫了封信寄往愛人曾經住過的舊址。以為石沉大海的信,不料卻有了回復。回信給她的,竟然是個和死去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人
窗外突然一暗,原來是到了火種的地下車庫。
“到了。”助理把車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