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宏垂把楊景行的主旋律分析粗略的分析了半個多小時,說的大多是些好話,只是稍微質疑了一兩處地方是不是能夠改進。對主旋律,龔曉玲只發表了幾句看法,倒是在下面的二胡分譜上又有了新發現。
把賀宏垂和龔曉玲的話總結得簡單一點,就是乍一看楊景行的主旋律還是比較傳統的內容,肯定會很好聽,龔曉玲中午在鋼琴上試了。雖然用的是古典的這種手法曲式,但是調式調性上又有中國味,中西結合得不錯,也算是小小的創新。
其實賀宏垂對楊景行的主旋律滔滔不絕的講了半個多小時已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作曲系要學的東西有傳統的四大件,和聲,曲式,復調,配器。最近幾年有人提五大件,就是多加一個電子樂。本科五年制,就是這些東西這挺讓外人納悶的,怎么就沒旋律呢
事實上就是這樣,沒人能教你怎么樣找一個好動機好主題,然后去寫一段好旋律。或許,那真的只能靠才華和天賦。
楊景行聽著兩位教授的話還經常答應,簡單單說說自己想法,或者謙虛一下。不過齊清諾就一直沉默,那個姿勢也一直保持。
賀宏垂還是問問“齊清諾有什么看法”
齊清諾把手指從人中上放下,看著兩位教授說“暫時還沒有看看總譜吧。”
賀宏垂打開總譜,講課一樣“下面我們來看看總譜,討論一下有那些優點,還有不足。”
這就是個大工程了,賀宏垂和龔曉玲一起,嘗試用分析名家大作的方法程序來分析楊景行的作品。不過自古的名家大作都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沒人像楊景行這樣搞了十幾樣樂器湊個四不像。既然是四不像,就要有四不像的覺悟,可看楊景行這首曲子,偏偏又有當鳳凰的野心。
從兩點半開始講,一頁一頁地看總譜,從第一頁第一行的第一個譜號開始,賀宏垂主講復調,曲式,副講和聲跟配器。龔曉玲主講和聲和配器,副講曲式結構。
楊景行沒謙虛,這確實是一首沒完成的作品,主要是和聲方面。有好多地方他用紅色標記了,表示是自己不滿意要修改的。還有一些地方是一片綠色,那就是還沒完成的和聲,但是必須要加上去的。
第一行紅色出現在總譜第六頁的合成器那一行,看到這里的時候前面五頁已經用去了半個小時,照這種效率,得好幾天何況這一行紅色還很有可能討論更長時間
兩個教授都知道合成器是齊清諾負責的,就問齊清諾對那行紅色有什么見解。事實上總譜中出現紅色和綠色最多的樂器就是合成器,其次是楊景行不太了解的揚琴,然后是鼓和電吉他,至于笛子和琵琶,古箏,都只有一小部分。
齊清諾的食指又移到耳邊的發絲上去了,很輕柔的撫摸著,想了好一會說“先看完吧。”
兩個教授覺得對,就翻頁
四點過一點,楊景行電話響,他飛快接聽“嗯還沒完估計今天時間不夠在辦公室,兩個教授都在教和聲的龔教授,說過的表揚稍微多點也在好,我給你打,拜拜。”
前面幾次有人來找賀宏垂都被他一句“現在沒空”飛快打發走了,所以掛了電話后,楊景行得說對不起。兩個教授不在意,說干脆休息幾分鐘,喝喝水上上廁所,還在盯譜子的齊清諾連忙站起來出去。
幾分鐘后齊清諾回來,倆教授倆學生繼續上
六點半,譜子分析到第二十二頁了,樂曲進行到了從二胡當主角向琵琶過度的部分。現在變成賀宏垂和龔曉玲倆人主討論了,他們有一些不太一樣的看法。
這時候,有個老老師推開了辦公室的門,稀奇“還不下班”
賀宏垂說“哦,就走了。”
是得下課了,賀宏垂問“明天你們有課沒”
楊景行說“我上午下午都有。”
賀宏垂說“請假,你呢”
齊清諾說“我也請。”
龔曉玲說“我要調下課。”
然后四個人一起下樓,學生送老師上車。賀宏垂打開了車門后對楊景行說“你再考慮考慮,是不是挑戰一下,寫成交響樂的形式。”他分析過了,是有這個可能的,所以才把楊景行的主旋律分成了四大段。
楊景行卻不給面子“我現在還不行。”
賀宏垂說“那就先留著,等以后很多年沒出過好作品了。校慶要好好準備,外面那些事,能放的先放放。”
楊景行點頭。
兩個老師走了后,楊景行和齊清諾站在夜幕中的昏暗燈光下,互相看看。齊清諾左手揣衣兜里,右手拉了拉背包肩帶,問“這算驚喜”
楊景行說“不是驚嚇就好。”
齊清諾又提醒“有人在等你電話。”
楊景行問“你回家送你去車站。”
齊清諾搖頭“不用,你忙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