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分聽眾來說,旋律是最貼近自己更容易欣賞的。楊景行顯然了解這一點,所以他目前為止的作品在這方面都是再接再礪精益求精,就是我們尤其如此。
古箏部分的旋律雖然始終有一種懷舊的感覺,但是仔細分析,自和聲進入后,古箏的旋律就開始走向活躍,節奏感愈加明顯,線條越來越時尚化。就像是一種小心翼翼的嘗試卻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越來越動聽。
突然,一直表現優異的高翩翩彈錯一個旋律音這個錯音在楊景行和三零六自己聽來肯定都異常刺耳,不過對觀眾的影響并不大。
還好高翩翩沒有一錯再錯,她并沒有去迎接齊清諾的目光,繼續專注演奏,行云流水地撥弄出兩個月以來練習了無數次的動人旋律。
龔曉玲曾經夸張地說過,就是我們整首作品中充滿了妙不可言的樂句樂思,讓人一次又一次不斷地體會聽覺上的愉悅和感動。確實,如果楊景行把這些東西稍加改編,估計可以寫出好幾首讓甘凱呈拍掌叫絕的流行歌曲。
現在賀綠汀音樂廳里的聽眾們就是被臺上傳播開來的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樂思,一段又一段的旋律帶領著,暢游在音樂的海洋里,海水溫暖而清澈,甚至微甜。
每一件樂器的協奏部分都有或真或假的高潮,而大部分都是讓人意猶未盡的那種,古箏部分也不例外,因為這些意猶未盡都要留到后段真正的高潮部分再爆發,而且是爆發之上再加爆發。
就算是意猶未盡,可是古箏部分慢慢結束后,臺下又響起了零星的掌聲。楊景行身后也有人輕輕意思了兩下,換得楊景行回眸一笑,嚇得同樣是大男人的對方連忙回避。
臺上接下來就是郭菱唱主角了。如果說古箏部分的作曲手法可算新穎,那么胡琴部分簡直就是大膽了。郭菱才前仰后合地拉了半分鐘,二樓的專家們都不交頭接耳了。全新的感覺,美妙中似乎還帶著一種不安。不過這種不安漸漸地就消失了,因為作曲家對整體把握得很好,那種大膽依然收放自如。
臺上的每件樂器甚至每個人對臺下的觀眾來說都是那么熟悉,可是今天他們聽到的音樂卻那么陌生。奇怪的是,和這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就讓人覺得那么親切,那么想要親近,那么想要了解她的全部,她的美麗,她的氣質,她的內涵
胡琴結束后,連零星的掌聲也沒了。整個音樂廳里,除了臺上的十一個女生在熱情而專注的演奏,前面的觀眾和后臺準備著的演員都變得那么安靜了。
剛剛得空休息了半分鐘的于菲菲在一個自然美妙的過度后抬起了手中的琴條,開始自己的表現。
這一次,和聲是和旋律一起進入的,但是樂曲的進行沒有讓已經更加滿懷期待的聽眾們失望。
情緒表情確實是慢慢轉換了,在于菲菲的琴條之下,那件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樂器表現出來的除了讓人無法克制聯想起的文化和情懷之外,還有時代的活力和憧憬,有青春的力量和熱情。
和聲的配合更是讓人耳目一新,琵琶的和弦配合,笛子和二胡的旋律襯托,古箏出其不意的點綴沒有了鑼鼓喧天的大型民樂似乎讓人難以適應,可那美妙卻又無法割舍。
從熱情再次進入到舒緩懷舊后,揚琴休息了,和聲繼續進行。突然,和聲幾乎全部消失了,揚琴陡然再一次強化登場。那種瞬間的落差完全沒有古典樂的深邃和講究,可聽覺上的沖擊卻讓人無法避免,旋律上簡直可說是在“煽動”觀眾的情緒了。
大部分對這種“煽動”買賬,好多人伸長了脖子挺直了腰桿可是等待他們的是又一次意猶未盡。
再接下來就是琵琶引領風騷了,依然是靠超脫繼承的旋律和新穎的織體制勝。王蕊完全沒有平時那種故意的忸怩作態,那么端莊淑女地抱著自己心愛的樂器準確地撥彈出每一個音,音樂中充滿了她看起來并不具有的感性和內斂。
琵琶的高潮部分比較真,這讓好些樓下的觀眾不管不顧了,小面積不禮貌的掌聲起碼持續了幾秒鐘才停止。
王蕊眼睛星光閃閃地把接力棒遞給了柴麗甜,柴麗甜不負眾望,笛子的音色依然那么明亮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