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冠笑著建議陳羽“你就彈他的升c,改成楊景行作品演奏會。”
楊景行驚恐“觀眾恨死我。”
陳羽看楊景行,呵呵“好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陳群冠問“什么規定”
陳羽說“他的作品,好像只有指定人才能彈。”
楊景行理所當然“不然誰還愿意彈。”
李迎珍嚴肅說“陳羽,那首和小號的合奏也不是指定人的。”
陳羽呵呵“我知道,我開玩笑的。”
陳群冠猜測“升c小調,估計大部分學生不愿彈,我是覺得真夠復雜的。把握好了是驚喜,聽眾肯定喜歡。”
陳羽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升c織體那么清晰,就應該表現得細膩含蓄一些,感覺會高貴一點上次聽的,有點太追求外在效果了。”
楊景行哈哈“我從來沒朝這個方向想過,高貴,比天才還恐怖。”
李迎珍卻說“陳羽說得也沒錯。”
陳羽就繼續表揚楊景行“我覺得你作曲和演奏,都有高貴又親切的感覺,尤其是演奏,真的”
楊景行說“我覺得你的話聽起來是真的高貴又親切,尤其是親切。”
陳羽呵呵。
吃完飯已經近兩點了,陳群冠準備回酒店休息并準備一下,陳羽也要回家,楊景行就和李迎珍回學校。
李迎珍又跟楊景行商量,要不就讓陳群冠以后多演奏他的作品,畢竟音樂做出來就是要給更多的人欣賞。
楊景行坦白“如果昕婷她們彈好了,我更有成就感。”
李迎珍想起來“陳羽長得也不丑啊,性格也不錯,多么成熟。”
楊景行笑“她已經是演奏家了,我懶得巴結。”
李迎珍氣憤“她要你巴結她了多么熱心,才聽了幾遍,理解比誰都深刻。”
楊景行斗膽“我覺得她理解錯了。”
李迎珍長嘆一口氣,換話題“你來來回回千萬注意安全,我這幾天心神不寧的。”
回到學校,楊景行就去四零二,門還沒打開就有人來驚喜打招呼了。喻昕婷她們來的時候,教室里已經是六七號人,而且并不因為她們的到來而準備離開。
楊景行一兩個小時迎接到許多探訪,認識的不認識的走了一批又來一班,四零二前后進來十幾二十號人。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就是三零六前天晚上在浦海音樂廳取得的轟動性成功。
確實是轟動性成功,雖然這個成功的消息只上了幾家媒體,還不如一個莫須有的八卦傳聞具廣泛度,但是對于浦音,對于浦海之春音樂節,對于音樂工作者和樂迷們來說,這種轟動是切切實實,大家都能為之激動喜悅的,因為這種轟動是靠汗水和智慧的藝術結晶換來的。
當然,對于楊景行而言,作品的成功也不再是靠學校和老師的私心跟偏袒了,所以熟悉不熟悉的同學都表示了祝賀。
楊景行從同學那里知道,浦音的校報和網站對三零六作了專題報道,贊美之詞不像是給在校學生的。
至少有兩個電臺的音樂節目提起了三零六,并為她們打了廣告。至少還有兩家報紙在對音樂節的報道中也對三零六著重介紹,雖然有點跑題偏重美女成分,但是對她們的音樂也是十分肯定的。
楊景行先看了看同學帶來的報紙。沒有很大篇幅沒有圖片,更不是頭版頭條,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那都是一些可以忽略的文字,但是對于曾經名不見經傳的人來說,上報紙就不算一件小事了。
楊景行并沒有因為報紙沒有提起自己而不高興,并且跟同學保證自己從前天晚上過后就沒見到三零六,而且也沒多少聯系。不過喻昕婷知道三零六的消息,說是這幾天要封閉式排演。
在大家的一致建議支持下,楊景行又看看網站。學校網站的專題報道名字是我校學生組合“三零六”在浦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演取得轟動性成功。
有人知道報道是出自學校宣傳部老師之手,他當晚在現場。不過浦音向來是謙虛的,學校對在校學生甚至老師的各種報道一直是不太舍得夸張的褒義詞的,但是這篇文章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