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行繼續“剛剛說到做過這種嘗試的歌手,這幾個人也和童小姐有一些共同點,擅長自己創作,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策劃部經理打斷說“都是國外的,這個有可比性嗎”
楊景行坦白“不一定有,我只是做一個參考,要前輩判斷。”
策劃部經理笑“這個要伊純和甘經理判斷了很有參考價值。”
童伊純看著資料“竹內光的專輯,我就這張沒聽過,有時間找來聽一下。其實銷量我不太看重。”
就算這時候張彥豪在,估計他也不會說什么,所以在開會的幾位還都對童伊純的高氣節表示支持贊揚。
張彥豪對楊景行說“銷量我們不管,也就當個參考數據,你繼續。”
楊景行點頭說“我分析不出這些歌手在做或者作出這樣一張專輯時的狀態,或者對他有什么影響,只能羅列一些表面數據和報道,給童小姐做個參考。”
童伊純點頭“其實我有點好奇,為什么四零二一直要朝這個方向考慮呢。”
楊景行笑了一下“個人喜好,童小姐別介意。”
童伊純也笑笑“沒關系,這兩天我也考慮了一下你的建議,有幾點問題,不知道你想過沒有。”
楊景行點頭聽著。
童伊純說“這么做對比,是要襯托我的風格,還是沖擊,或者說是其他”
楊景行說“我想象應該是一種豐富,我仔細讀了你的幾首歌,個人感覺其中想表達的內容要比前幾張專輯豐富得多。后面我也寫了,第六頁,以牽掛為例,這首歌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首歌,叫流浪的家,雖然兩首歌風格完全不一樣,但是表達的東西又有交集”
楊景行的準備的東西上有,先是粗淺地分析了童伊純牽掛的旋律特性和情感內涵,然后就拿一首版權為宏星所有,也是小有名氣的作者寫的一首流浪的家作比較,兩首歌風格大相徑庭,但是又被楊景行牽強出一點殊途同歸的感覺。
楊景行雖然分析得沒那么仔細深刻,但是表達得比較清楚了。他連流浪的家的譜子也準備了,給童伊純看一下。
甘凱呈說“歌這也只是參考,真選起來沒這么簡單。”
童伊純邊看邊問“參照的什么標準呢”看了甘凱呈和楊景行各一眼。
甘凱呈又像沒聽見,楊景行就說“首先當然是要童小姐喜歡,然后就是旋律和歌詞兩個方面。我覺得旋律方面,可以契合的點有很多,如果能找到呼應就更好”
童伊純似乎對楊景行的構想有了一些興趣,探討得比較仔細。尤其是楊景行斗膽拿風中心中和童伊純的一首孤獨左右對比后,童伊純還開始低唱感覺起來。
雖然童伊純并沒肯定楊景行的構想,但策劃部經理還是恭喜甘凱呈“甘經理這次找到好幫手了。”
童伊純就問“甘經理覺得呢”
甘凱呈說“我覺得可以考慮。”
童伊純微笑“甘經理有什么建議嗎”
甘凱呈呵呵“我想法和四零二差不多,被他搶先了你是不是剽竊我”
大家笑,楊景行說“我也加了點自己的心得。”
甘凱呈又正經一點,拿起了楊景行的資料,開始發揮自己的專業“雖然四零二還是個初步想法,但是我舉得可以挖掘的內容還很多,先收下如果用這種模式的結構吧”
畢竟是干了十幾年的人,知名制作人甘凱呈發表起自己的專業意見來頭頭是道口若懸河,對楊景行的想法肯定很多,擔憂也有,聽起來很是客觀,雖然肯定遠遠多于懷疑。
看起來,童伊純算是重視楊景行的構想,不過對甘凱呈就是確定的百分百尊重了,雖然甘凱呈說話的時候沒有楊景行那么謙虛,甚至是不容置疑的。
甘凱呈的擔憂是“可是這么做難度會很大,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歌手對制作都是個挑戰,你們可以想象,這就跟找對象一樣,找到心儀又合適的,幾乎不可能,尤其是眼光高要求高的,所以要慎重考慮。”
大家笑笑,童伊純慎重了幾秒后說“甘經理說得都很有道理,我覺得四零二的構想可以作為我們最后決定的選擇方向之一大家認為呢”
大家當然都不反對。
既然這樣,就把楊景行的構想再深入分析一下。大家都是從業多年的,不可能對一個新手的一點想法無從下手。不管是又針對性的還是能擦著邊的,或者是特別發散思維的,每個人都能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誠意。
一直到午飯時間,會議的氣氛都是活躍的,就算楊景行這個新人,也表現得還算積極。所以散會前甘凱呈總結的時候,認為收獲是不少的。
童伊純決定下午兩點再繼續,大家好好午休一下。所以楊景行散會就回樓上,叫龐惜問戴清中午有沒有時間,可以現在就來,還有“你有外賣電話嗎”
龐惜問“先見面還是先吃飯”
楊景行說“你說她方便就馬上來,飯可以等一下。”
于是五分鐘后,龐惜推門“戴小姐到了。”
楊景行起身去歡迎“請進。”
戴清一個人,像是做客一樣有些新奇地進門,看看桌上的陳設,她當初送的模型還在。
楊景行拉了工作臺邊的椅子“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