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行搖頭“您都不清楚我哪知道,不過肯定不是一把手,應該還有董事長,書記”
爺爺果然更清楚“董事長就是黨組書記你連這個都不清楚就領到家里來”
陪了爺爺半個小時左右,楊景行就逃出去。還好,齊清諾沒有四面楚歌,正和奶奶說笑呢。
奶奶眉飛色舞地“才這么高,我就追不上了,摔得呀,我心疼喲”
齊清諾認真聽著,表情配合。
到近十一點,打了好幾通電話的蕭舒夏坐不住了,跟楊景行說“你周阿姨不行啊,還得我回去”
說好的,爺爺奶奶今天先去大兒子家,明天楊程廣一家再去一起過中元節。奶奶也是難得一次這么興高采烈上車去孫子家,沒一點推辭。
爺爺坐前面,齊清諾和蕭舒夏在后面陪奶奶。相信了齊清諾確實特別喜歡九純的山山水水后,奶奶拿出了自信“喜歡哪就把房子修在哪,修多大多好都行”
齊清諾笑“您在這么好的地方養老,肯定長命百歲”
家中,蕭舒夏的好幫手周秋菊正在忙活,對給自己打下手的楊程義大老板的評價是“男人真不是干這個的,會賺錢就行了,等著吃現成的,哈哈哈”
場面確實夠大,砂罐就兩個,燃氣灶根本不夠用,烤爐電磁爐電壓鍋都上陣了。蕭舒夏利索地套上了圍裙驅趕不中用的男人,一展高手風采。
總是最勤勞的奶奶今天卻只是看了看,感謝了周秋菊后就不再留戀廚房,纏著齊清諾出去了。
臨近吃飯的時候,奶奶還在感嘆齊清諾的奶奶居然是電影演員,而且爺爺也是電影工作者,難怪這姑娘長這么漂亮,一定是遺傳好。
十菜兩湯的一桌,近一點才開吃也等得值,居功至偉的周秋菊也被留了下來。
楊程義跟齊清諾說“要謝謝你周阿姨,不然來了連一頓像樣的家宴都沒吃。”
周秋菊謙虛“都是小楊媽媽的拿手菜,我就幫幫忙。”
奶奶已經著急給齊清諾夾菜了“小周做的菜最好吃。”
蕭舒夏對齊清諾說“好吃難吃,家宴總要吃的,不好吃就少吃點。”
齊清諾說“看著就好有胃口了最好吃的就是家常菜,我媽偶爾在家做一次,我們家就跟過節一樣。”
從大家的胃口就看得出來菜做得確實好,連齊清諾都跟蕭舒夏請教起秘訣來。
主要的秘訣就是原料好,雞是周秋菊讓自己男人去農村買的,雞蛋都是在山上野地里放養的母雞產的,水里山泉水凈化的,豬肉是無飼料喂養的,蔬菜瓜果都是早上去地里摘的,火腿是定制的
最神奇的是米飯,九純有個鄉的一個村有兩畝田,種出來的米煮熟了后是帶著油光的,香甜軟糯。而為了經濟效益,后來在這兩畝田周圍開墾出來的新水田都沒這個效果。
因為是種的老品種水稻,這兩畝田每年只有幾百斤產量,都被楊程義包了,他自己沒吃多少,大部分用來送人了,今天吃的還是去年積攢的。
楊程義笑問齊清諾“給你父母帶兩袋,他們會不會笑話”
齊清諾說“吃了之后就不會。”
楊景行問“普通米就笑”
齊清諾尷尬了一下,但馬上找到救兵“奶奶”
奶奶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就舉起筷子“我打他,我打他”很嚴厲。
蕭舒夏哈哈笑,齊清諾就很快很不好意思了,不過又用給奶奶夾菜的方法化解了一些尷尬。
楊程義也挺舒心地譏笑兒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才二十年就地位不保。”
楊景行不要臉“作繭自縛我樂意。”
齊清諾當沒聽見,卻愈加懂事“奶奶,這個烤得合適,挺軟的,您嘗嘗”
這頓飯吃了不少時間,周秋菊開始收拾碗筷的時候已經近三點了,雖然齊清諾回母親電話的時候明顯沒壓力,但楊程義開始叫兒子往車里搬東西。
都是些土產,大米火腿雞蛋干蘑菇,實在不是一個鄉下從小財主應該往估計大國際送的東西。齊清諾卻連連驚喜,都沒一點客氣。
奶奶很受鼓舞“我回去喂幾只母雞,給你攢著,你天天有得吃。”
剛提著兩大袋子走出樓道口,楊景行就看見了五十米開外,撐著一把傘趴在河提欄桿上的兩個姑娘。,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