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如歌網第一屆新聲報道音樂會的演職人員聚餐,楊景行選了個挺不錯的地方,人均消費近百了,不過還是要跟遠道而來的歌手們抱歉,實在不好意思也沒辦法,讓大家空手而回,如果有下次,會盡量讓大家勞有所獲。
歌手們并不介意,也相信了楊景行的鬼話,如歌自掏腰包做這些事本來就挺不容易的,也是只出不進精神可嘉,再說了,既然選擇了音樂就要窮得有覺悟,別有什么怨言。
最后道別,握手擁抱著,大家還有點傷感呢,都是感性的人啊。
楊景行則帶著黃倩池回峨洋,要自曝家丑,這是聚會的時候峨洋上下都不好意思提起的,如歌網的所屬公司就是這么破敗又迷你。
不過路上就聊開了,楊景行開始說實話,公司搞這個聚會,并不是因為自己也像一部分網友那樣認為這些民謠什么的才是真音樂純粹的音樂,所以要舉旗吶喊。
楊景行不怕得罪人,告訴黃倩池,自己所認識的這些流行音樂從業者,作曲編曲樂手甚至歌手,其實大部分都是比較專業的,他們能掙錢是物有所值,而那些還沒被賞識沒出名過著窮日子的歌手或者創作者,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被埋沒的金子,或者是歌迷不會欣賞。
楊景行甚至就以黃倩池為例“你的旋律和節奏是比較有特點,聽一遍兩遍很新鮮,如果能上個好點節目,多半會火一把,但是靠你自己的作品,肯定不能長時間維持住拿高額出場費的熱度,因為你太缺少變化,這種例子很多很多,聽眾很快就疲勞了如果我是你的制作人,我能想什么辦法還是要請好的編曲,用編曲來產生新意,也能掩飾旋律的重復感覺。”
黃倩池不介意楊景行對自己的評價,那些道理她也明白,公司嘛,賺錢是最終目的,自己又不漂亮,也不做那種想法
楊景行要糾正錯誤,漂不漂亮不是關鍵,想賺錢也沒錯,這也是他想說的,雖然黃倩池可能沒有資深的那些寫歌人全面專業,但是相對而言,以她的創作質量和特點,應該能得到比目前大得多的匯報。
楊景行認為,流行音樂的門檻是很低很低的,應該是全民能參與的,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門檻似乎很高,不光是對想從事音樂的人高,更是對聽眾太高了,事實上太多太多本來可以很優秀的聽眾,都被門檻擋住了。
“聽眾才是根基根本。”楊景行強調,“從聽眾到創作者,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一個連續緊密的整體,或者說像個金字塔,能上能下,比如我就是幸運的,從聽眾變成了創作者,你也應該是”
黃倩池點頭“都應該是這樣的。”
楊景行說目前的問題是幸運者太少了,并不是說創作者太少,而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才是問題所在,就是目前的金字塔的中間部分好像缺失了,或者是很脆弱不能支撐想往上爬的人,導致看起來實際存在的只有塔尖和底層,所以口水歌大行其道,黃倩池這樣的音樂人生活不易,而某些歌迷又覺得好像這些音樂人只會口水歌。
黃倩池好像覺得楊景行說得有道理,開始深思。
想想峨洋那些便宜無好貨的辦公桌椅,少得可憐的工資,楊景行也只能用吹牛來給自己打氣“如果說我有什么構想,就是希望以后在如歌網,歌迷和歌手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知音,創作者能到自己應有回報,互諒網的好處,歌迷和歌手的成本都會降低很多。”
所以呢,如果黃倩池想來峨洋,楊景行當然是歡迎的,肯定有她的用武之地,因為如歌網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歌迷,也會從創作者的角度考慮問題。
到峨洋后,黃倩池并沒嫌棄小門小戶,和楊景行聊了很久,也說出自己的心思,本來她昨晚是滿腔熱情,到今天中午也還是,但是聽楊景行說了那么多,才知道峨洋并不全是情懷與快樂,還有責任和理想。
黃倩池的決定是要仔細考慮一下,反正就算決定回浦海發展,也還得去麗江處理一些事情,所以要楊景行給她三天時間。
楊景行挺珍惜人才的,送黃倩池去火車站。
今天峨洋下班早了,聚會活動的總結被群策群力很順利就做好了,看起來比現場更盛大更藝術更情懷,那些沒到場的用戶都紛紛呼吁下一次了。
楊景行很狡猾,還借著宏星的關系用后續的幌子把活動總結免費地廣告了一下,因為輝煌就是放戴清唱清風的地方啊,齊達維的酒吧啊,果然不同凡響。
回住處的路上,楊景行接到王蕊的電話,他還嘴欠“說話方便嗎”
王蕊嚴正警告“我給你打電話”
楊景行哈哈哈。
王蕊又警惕地期待“你要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