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主任正在聽工作匯報呢,手機震動,他看了一眼,李英打來的。楊景行掛斷并且快捷回復在開會的短信,可是電話緊接著又開始震動。
李英第三次打過來的時候,楊景行起身出去接聽“喂”
“楊景行”李英的語氣明顯不對,簡直悲痛“出事了。”
楊景行問“怎么了”
李英有點喘氣,應該是不知道怎么說“你放心,我們不會連累你,對不起。”
楊景行裝得處變不驚“什么事,這么嚴重”
李英又不知道怎么說“你方便見面嗎,三兩句話”越來越悲痛。
楊景行說“我等會給你打電話,我在學校。”
李英是真著急,要趕來浦音等楊景行。
十一點不到,楊景行開車出學校,李英和一男一女等在大門外的,一個個神色凝重得引人注目。
不知道等了多久的三個人都上后座,楊景行則繼續開車,還要負責打破沉默“您二位我都認識,終于見面了。”
中年男的和李英一起上過電視節目,年輕點女的是李英的好朋友,曾經是公務員的。不過這兩人對楊景行可沒啥熱情,男的勉強點點頭嗯一聲。
李英說話,有點視死如歸的堅貞神情“他們動手了,惡人先告狀。”
中年男人也是個角色“我們必須反擊,一定要團結起來,盡快說明真相”
楊景行問“到底怎么了”
女人默默打開了筆記本電腦,但是楊景行現在也不方便看,還是得李英說“真沒想到他們會這么卑鄙”
男人糾正“這是犯罪”
一開始就收不住了,尤其李英和男人,其實都挺能敘述并且分析的,正義感也是很強烈的。而那筆記本的女人,話不多,更善于陳列事實。
從路上到茶館,在茶館坐了一刻鐘后,楊景行就差不多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搞清楚了。
省會城市,一份全省發行,可以算是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日報,在今天這期上,在僅次于頭版的位置,在沒有經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登了一篇純粹造謠污蔑的東西。
網上已經有報紙的掃描還是照片,大字標題是“利令智昏,名使德喪”,下面小字是“未來陽光團隊的真善美真實面孔,偽善和變味的美談”。這標題挺吸引人的,別說當地人,現在全國上下誰不知道未來陽光公益小組啊。
報道篇幅并不太長,兩三千字,但是字字見血震撼人心,十分具有戰斗力,媲美南方周末在報道一些喪失人性底線的事件時用的手法。文字面面俱到,把曾經的美好感動,佩服仰慕,還有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失望、義憤、悲痛,以及對公益組織殘留的奢望全體現出來了,堪稱淋漓盡致。
文章條例也比較清晰,曝光了公益組織以各種理由要挾威脅特校和當地政府,比如陪孩子們上節目提各種不合理要求、陪孩子們參加活動要出場費、甚至向校方和政府提出天價的歌曲版權費用
當然,報道帶著一種比較美好的愿望,判斷公益小組的部分人只是在陪你同行視頻火遍全國之后,在種種原因之下迷失了自己,主要就是名利二字,所以才做出了那些讓公眾和社會難以容忍的事情,而且呼吁公益組織知錯就改回頭是岸。
楊景行面不改色的看電腦,聽幾位當事人在旁邊真正的義憤填膺,讓李英他們最最不能容忍的是,報道居然說“殘酷地玷污并且利用了孩子們的純真無邪”,“多么希望他們不是早別有用心地選定了這么一群特殊的孩子,去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英他們告訴楊景行,真正做這些事的,其實就是當地政府,他們根本就是把孩子們拿去做商演了,這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