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們兩個也挺聰明的,之所以沒進去,就是忽然覺得自己穿的這身衣裳不太合適。像芬芳閣這種地方,一向都是貴婦小姐才有資格進來,里面的東西也只有主子們才用得起。她們兩個這身裝扮一看就是大府里的丫鬟,就算手里握了銀子,芬芳閣的人也只會認為她們是買來給自家小姐用的。到后來就算她們也爛了臉,人們也會想到是丫鬟偷用了小姐的胭脂,那么偷用的人爛了臉,小姐的臉怎么可能不爛總之說來說去,小姐摘不出去。
所以她們商量了老半天,決定今兒先回去,回頭讓小姐為她們準備了像樣的衣裳,再帶幾個下人、坐著馬車大大方方的來,到時候芬芳閣就只會以為是京城新來的富家千金。
兩人商量好之后就離開了,迎春卻站在原地,仰頭看著面前的芬芳閣若有所思。
她是真相中這地方了,無論規模還是店面裝修都非常不錯,就算她們兌下來之后要改動也改不了多少,最多重新漆一下改改顏色,再換換桌椅柜面樣式,其它的動都不用動。
如果能把芬芳閣這鋪子給兌下來,改頭換面變成她們的生意,那是相當不錯的。
她在京中長大,早聽聞芬芳閣除了這間鋪子之外,還有自己的手工匠人,專門制作胭脂的。所以這里的胭脂貴就貴在這,因為它不是上的貨,而是匠人手工調制的,工錢就不少。
但是如果調配出來的東西有問題,那就直得深究了。這個事兒如果是個偶爾事件,或許不算什么大事,畢竟有些人就是對某些胭脂會有不適的反應。可偏偏她還聽到那兩個丫鬟說,其實京中被芬芳閣坑害過的人不只她們家小姐一個,還有不少人也中過招兒。
但是就很奇怪,比如說一起買了三盒胭脂,卻偏偏只有一盒會出問題,其它兩盒都是好的。而且那兩盒確實也比別人家賣的同類胭脂要好得多,所以人們還是不愿意舍棄芬芳閣,甚至有人干脆買回來之后先用家里的丫鬟做試驗,不爛臉的自己用,爛臉的扔掉就是了。
于是,芬芳閣的生意就這么一直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做了很多年。
迎春以前是侍候老夫人的,接觸不到這些,所以也從來沒關注過。但今天那兩個丫鬟的話可真是為她打開了新天地的大門,原來一間胭脂鋪還有這么多門道。
她分析著,如果那兩個丫鬟說得都是真的,那芬芳閣應該就是真貨假貨摻著賣。真貨賣的是招牌,假貨賺的是銀子。
這就惡心了,東西賣那么貴,還耍這點小聰明,這就是典型的店大欺客。反正名氣已經擺在那了,反正放眼整個上都城都再沒有其它家鋪子比它家的胭脂好,所以就算明知道有假貨,人們也得忍著,也得繼續用著,反正做試驗的奴才有的是。
至于像剛剛那倆丫鬟的主子,八成不是什么大門大戶,平日里也不是經常買芬芳閣的胭脂,還沒有摸清楚這里面的門路。所以買回去自己就用了,結果很不幸,第一盒就爛了臉。
迎春想,其實要是能再開一家比芬芳閣還牛氣的胭脂鋪,把這邊的生意都搶過去也挺過癮的。可那樣就要形成惡性競爭,她們開的鋪子也必須賣得更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