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都去年gdp35左右,我們宛州不去比,也沒法比,但涪崗去年gdp實現了16億,昭陽157億,連通河都實現了139億,可我們宛州呢152億!”林春鳴臉色發青,“去年漢都經濟增速13.9%,涪崗呢,14.5%,昭陽14.7%,通河16.9%!我們宛州呢9.%!”
“我們人口比通河多2萬,相當于涪崗兩倍有多,接近昭陽的二點五倍,但我們的gdp卻不及涪崗和昭陽,若是論人均gdp,我們更是連涪崗和昭陽的一半都不到!”
“通河五年前的gdp連我們的一半都不到,現在卻趕了上來,現在甚至在人均gdp上都與我們并駕齊驅了,這種局面讓省委很不滿意,論條件,通河是山區丘陵為主,與我們宛州的自然條件以及經濟基礎相比,不可以道理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宛州的發展停滯不前了”
背負雙手的林春鳴如此情緒失控,沙正陽已經很有些時間沒看到了,估計是某件事情,或者某個數據,或者是某個領導的電話刺激到了他。
來了宛州半年了,宛州的情況貌似有些有所改觀,但是在各種數據上并沒有體現出來。
這也很正常,無論是招商引資也好,還是企業改制也好,都是去年1月之后才開始啟動起來,真要見到效果也得要今年才對,但是領導們可不管你這些。
1月份去年的各方面數據就出來了,大家都得要看要比,你宛州還是這個熊樣,哪怕心里有數的領導知道原委,但是擺在明面上卻一樣讓林春鳴臉上無光。
“林書記,理由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沙正陽忍不住辯解了一句,“我相信省里領導也一樣清楚這里邊的原委,您才來半年,又沒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哪有那么快”
吐出一口濁氣,林春鳴稍微緩和了一下情緒,瞪了一眼沙正陽。
“這不是理由!通河經開區去年引入了項目企業33個,其中投資超過1萬的就有7個,總計簽約引資1.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93萬,可我們宛州經開區呢去年引資項目5個,但實際到位的僅有2個,投資不到1萬,現在還在和市里扯皮,認為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政府不守信,……”
沙正陽也知道這事兒,他也專門去和兩家企業進行了溝通,但是人家說得也很在理,你道路半天不通,水電時斷時續,周圍的配套生活設施條件不具備,怎么來讓人家企業滿意
要知道當初管委會承諾企業可以在廠區內修建職工宿舍,但是管委會應當將企業周邊五百米內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起來,可現在別說五百米,就算是一千米甚至兩千米都難以滿足人家的需要,人家當然要投訴反映政府的失信了。
但管委會一樣頭疼,你要配套生活設施建設,總得有點兒人氣人家才愿意來吧。
無論是銀行、郵電所這些,還是錄像廳、小食店、雜貨店這些,那都得要建立在有人人氣的基礎上,現在就這么幾家企業,你怎么讓別人來
這也就是惡性循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