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構想已經獲得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漢東師范學院是整個漢川省規模僅次于漢川師范大學和嘉州師范大學的師范院校,論歷史甚至不比漢東師范大學短,只不過由于宛州不是省會城市加之經濟實力無法和漢都、嘉州比,所以才會在解放以后發展緩慢。
但是即便是這樣,原來的宛州師專也在197年就正式升格為漢東師范學院,而且由于學校歷史悠久,名氣大,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招生規模現在已經突破9人,接近1人了。
按照國家教委學院升格為大學的相關規定,在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規模上已經超過了人的下限,目前只是在校研究生的比例還達不到,以及其他一些軟硬件設施達不到。
這些方面漢川省委省政府和宛州市委市政府都在著力解決,力爭在2年實現漢東師范學院更名為華西師范大學。
除了漢東師范學院外,剛剛升格為漢東理工學院顯然更受宛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這個以理、工為主,管理學兼顧的學院,現在招生規模也相當大,在職學生突破了4人,預計到今年年底就能達到5人,宛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要到2年把漢東理工學院建成漢東理工大學的展望,為此宛州市委市政府將從每年市財政中以專項補貼的名義支持漢東理工學院發展。
這兩所學院都是宛州市重點支持的大學,預計96年將予以這兩所學院各1萬的資金補貼。
并且從1997年—1999年這三年,宛州市政府將分別撥款15萬、1萬、2萬予以支持這兩所學校發展,這對于一個地級市政府來說,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了。
事實上這個意見也是當初沙正陽向林春鳴提出來的。
宛州未來發展最大的短板就是教育和科研,而教育和科研資源往往又是息息相關的,沒有充裕的教育資源,科研資源也是無源之水,所以沙正陽極力游說林春鳴要在教育上加大投入。
雖然漢東師范學院和漢東理工學院屬于省政府直管學校,但是它落戶在宛州,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漢川全省各地和臨近的甘、陜、鄂、豫、湘等省,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宛州,所以不應當狹隘的把眼光只看到眼前這一點。
這個意見林春鳴也是花費了不少力氣才說服了市里邊一干人,即便是這樣,反對聲音最強的孟子輝、陰朝鳳等人仍然在書記碰頭會和市委常委會上都保留了意見。
不僅如此,林春鳴還提出了要竭盡全力支持漢東商貿校和漢東衛校才能夠中專升級為漢東商專和漢東醫專。
這也是一個相當宏大的工程。
按照林春鳴在市委全體擴大會議上提出的構想,漢東商貿校和漢東衛校要拿出一個十年計劃,力爭在25年之前完成中專升級為大專的這一目標。
為此從1996年—199年,宛州市政府將每年給兩所學校5萬專項資金用以幫助兩所完善軟硬件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