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漢都一個多星期了,原本覺得三五天就能搞定的一篇文章,現在看來似乎有越來越龐大,話題敏感度也越來越高的感覺。
這既是好事,但是也就意味著難度更大。
敏感度高,更容易吸引眼球,但是同樣也意味著你所要承受的審查力度越大,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更是考驗操刀者的政治智慧。
東苑賓館是每一次褚玉林和王凡來漢都時所定的賓館。
雖然是一家三星級酒店,但是因為地理位置有些偏,偏處東郊,所以客流量不大,環境相對幽靜,服務質量也不錯,這恰恰成了褚玉林和王凡最看重的一點。
褚玉林默默的把錄音筆里錄下的內容選擇性的重新聽了兩遍,然后開始在自己筆記本上尋找關鍵片段來進行歸納總結,然后還要在一些重要金句和詞語上細細咀嚼,體會其含義。
做這樣帶有較為濃郁政治意義的采訪是需要反復錘煉斟酌的。
因為被采訪者是根據自己的提問即興回答,那么難免在有些話題上會帶有個人情緒和傾向,如果不影響原則的,當然可以用,但是如果可能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誤解的語句,就要重新進行修飾,尋找到一些更具建設性和積極性的語句來調換,當然這也要征得被采訪者的同意。
王凡的工作方式略有不同。
他更看重自己所記錄的,尤其是自己專門考慮之后的提問,對方回答具有相當個性化或者特殊性的問題答案,這才是他最看重的。
那種隨大流的常規性話題答案,他不感興趣,這在任何人嘴里都能獲得,有些人甚至比沙正陽級別還高得多,話題性也強得多,但是回答無新意,那就毫無意義。
王凡和褚玉林在采訪時都各有側重,王凡更傾向于一些尖銳的、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和話題,而且還會試圖引導對方的回答,尋找一些更具沖擊性和挑戰性的答案,這也是他們二人組合寫出的東西更有深度文章來。
而褚玉林的問題則更傾向于政治正確和廣度上,以確保文章能夠獲得發表,否則作為新華社的記者,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恐怕你別說文章上媒體,甚至連獲得這樣的采訪機會也未必會給你了。
所以褚玉林和王凡這對組合很好的結合起來,把這個度拿捏好,最終使得二人很有點兒金牌組合的感覺。
看見王凡又在咬筆頭,這是王凡陷入了深思狀態的表現,褚玉林笑了笑,往往有這種動作,也就意味著這一次的采訪最終獲得的東西肯定會具有話題性和沖擊性。
褚玉林喜歡這樣的結果,平庸的東西哪里都能找得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倆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好的題材,但是一年下來能夠真正激起震蕩和爭論的東西也就那么兩三篇已經算是相當難得了,有時候經年也難得遇到一個好的題材,遇到了好題材但又能最終成功發表的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