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工產業我們主要是考慮到和醫藥產業息息相關,特別是一些醫藥基礎原料產業,這一塊我們覺得未來大有發展前景,鄭書記和縣里其他主要領導都還是比較傾向于這個產業,……”曲曉偉感覺到沙正陽不太認可這一點,但卻不知道對方為何不太看好。
“那生物產業呢”沙正陽又問道:“也是考慮到和醫藥行業有比較密切的聯系么”
“差不多也是這個意圖,畢竟要憑空培育一個產業出來,并非易事,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發展有較為可靠的依托性。”曲曉偉點頭。
“嗯,還有紡織和服裝鞋帽產業”沙正陽沉吟著道:“這又是什么考量”
“紡織和服裝鞋帽產業主要是考慮到這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門檻低,資金需求也不大,而且技術成熟,……”
曲曉偉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這番解釋不太容易說服人。
其實在這些產業選擇上,本身在縣里邊也就有很大爭議。
像精細化工倒是比較一致,但涉及到精細化工產業可能帶來的環境承載能力和污染,有人提過,但是并沒有引起多大波瀾。
這年頭對環境污染的敏感度還低得很,只要不是污染特別大,大到能讓普通民眾直接感受到的,一般說來都沒有太高的要求。
生物產業爭議就比較大了,理由和醫藥產業差不多,對技術研發能力和資金投入要求很高,而且還全無基礎,要真正想要培育起來,只怕比醫藥產業更難。
至于說紡織和服裝鞋帽產業,雖然看起來門檻低,起步簡單,但是要想做大做強具備競爭力,那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特別是在內陸地區,你要和沿海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定氣候的地方比,優勢在何處
除了勞動力價格上的優勢外,還有哪些
“汽車配件”沙正陽看到了最后一項,更是皺眉。
汽配產業包羅萬象,這一塊可是相當龐大的產業鏈,論拉動地方經濟發展肯定意義巨大。
可對于東峽來說,就顯然不是一個好選擇了。
這邊在這一類電子和機械制造產業上毫無根基,陡然要說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就有點兒虛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