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沙正陽很放手,同意他在整個公司中任意選人,而公司現在面臨這巨大的調整,同樣也就意味著無數機會,所以自然也有很多人希望搭上這班車有所表現。
所以徐利平的選人很順利,從長川實業內部以及新劃過來的三大煤業三產企業中都挑出了不少值得一用的人才,所以迅速重組了公司辦公室和戰略規劃管理部,在最短時間內讓這兩個部門真正開始運轉起來。
而在此之前,這兩個部門尤其是戰略規劃管理部基本上是廢置的。
一個如此龐大的企業集團,如果沒有一個清晰通暢的上傳下達體系,那么這個企業集團勢必陷入散亂,執行力就要大打折扣,其最終結果就是分崩離析。
同樣這樣一個企業集團如果沒有一個從近期到中長期的總體規劃,并拿出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計劃來,那么這個企業一樣是短命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一個企業集團,每一個部門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樣這些部門的職能都必須要得到有效發揮,否則一樣要出大問題。
所以沙正陽在一接手長川實業之后,自己先行調研,但是另一邊卻安排徐利平先把辦公室和戰略規劃管理部先行重組搭建起來,尤其是戰略規劃管理部,務必要選拔一批優秀的人才進來充實,要按照自己的規劃意圖來對未來長川實業的發展做出一個科學可持續的綜合發展規劃。
“按照沙總的要求,總公司從7月開始就對整個公司旗下各方面資產和企業運營情況進行了一次摸底,后來從8月底開始,三大煤業又陸續向總公司移交三產企業,目前仍然處于一個移交過程中,但鑒于目前公司領導班子已經基本配齊,沙總要求在近期就對近期乃至1998到2000年未來三年發展規劃拿出一個初步意見,所以我們近期也對公司近況和發展規劃進行了一個梳理分析,相關材料已經放在各位領導的面前,……”
會議室里一陣紙頁翻動聲音,大家手中都有厚厚的一卷文檔材料,很顯然這就是近幾個月來徐利平帶著一幫人拿出的成績。
整個公司旗下數十家企業的情況,尤其是二十多家還在正常經營企業的狀況,包括資產、負債、運營情況,企業管理層,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下一步的打算,都有一個比較簡略的介紹。
當然這些東西是最粗淺的,大多都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意圖來的,不能作為未來長川實業的發展規劃依據。
按照沙正陽的意見,旗下這些企業,要自我總結歸納,自己拿出意見,然后徐利平他們才會根據自己的調查分析研判對其的自我分析歸納來進行評判,拿出總公司辦公室和戰略規劃管理部的意見,提交給總公司的領導層來進行研究。
徐利平介紹得很細致,他按照板塊來對整個長川實業旗下的企業進行了一個分類,一個板塊一個板塊的逐一進行介紹,其中重點板塊就是建筑、房地產和建材,這是按照沙正陽意圖提出來的第一陣營的版塊,然后是諸如汽貿、運輸、倉儲、燃氣等所在的第二板塊,然后才是諸如農業、商貿、酒店等所在的第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