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長兄如父,劉家兄弟更是如此。由于他們的父母過世早,從十幾歲時差不多就是劉若愚在支撐著家,擔負起養育弟弟的重任了。一開始只是迫于生活壓力,劉若愚拜師入了修習一道,原本只是學些咒術之類的,只為學得一技,混口吃的罷了,誰知他那老師卻瞧出劉若愚是個好苗子,又勤奮好學,竟主動給他聯系了名師,推薦他到了當世高人陸澄蒙的門下,鼓勵他提升修為,能有更大的作為。
劉若愚自此便算是正式進了修習一道。但他還是自己的親弟弟劉若明能按部就班地走科舉的道路,畢竟,在他的意識里,只有這樣才算是正途,才算是不枉父母的囑托。哪知劉若明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偏生又耳濡目染,跟著兄長接觸了不少修習一道的知識,竟也沉迷此道不可自拔。
劉若愚雖然不情愿弟弟做此選擇,但見他樂在其中,便也只好隨他去了。畢竟每個人的人生,只能是他自己憑著自己的性子走出來,旁人的干預規劃,都做不得數的。
劉若明的性子活潑,經兄長介紹入了修習一道后,是覺得哪兒都新鮮有趣,剛學了皮毛便跑出去賣弄,結果捅了簍子闖了禍,次次都是劉若愚去幫他收拾殘局。可劉若明卻認為反正有事兒都是哥哥給兜著,并不知收斂,終于在一次和劉若愚聯手驅邪時,因布咒失誤闖了大禍,驅邪不成竟還引了更厲害的陰邪回來,一下子得罪了請他過來驅邪的人,這人正好是宮里能通天的貴人,登時不依不饒地計較了起來……這一次,即便是陸澄蒙親自出面替那貴人驅了邪,卻都無法挽回貴人對劉若明的震怒,貴人甚至動了宮里的關系,指明了要取劉氏兄弟的性命!
因為自己的過失惹下大禍的劉若明這回給嚇壞了。他這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他這才知道學幾個符咒看起來很神氣,但其實真遇到有權有勢的人了,根本毛用都不頂!
關鍵時刻,還是劉若愚自己一個人偷偷到貴人府上負荊請罪,把一切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甘愿賣身為奴,他用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打動了貴人,貴人終于答應放劉若明一馬。
但即便如此,替兄弟頂罪的劉若愚還是被凈了身,留在貴人府上做了內侍……不過,畢竟劉若愚有一定的修為,漸漸的竟也脫穎而出,選入宮中,慢慢坐上了司禮太監的位子……
而劉若明也痛改前非,洗心革面,終于靜下心來潛心鉆研修習。陸澄蒙也極為欣賞他的資質,并不計較,也將他收歸自己門下,悉心教導。
兄弟兩個的人生,從此竟發生了對調。原本想潛心修習一道的哥哥劉若愚,反倒彎道超車,越過科舉,接近了權力的中心;原來只是游戲人生視修習如把戲的弟弟劉若明,反而成了高人陸澄蒙最為得意的弟子,得其衣缽真傳。
不過,劉若愚雖然入了宮,卻一直沒有放棄修習,加上他踏實勤奮,所以修為并不落后于弟弟劉若明。劉若明雖然天資更高,得陸澄蒙真傳也更多,但他性子浮,有時候處理事情容易有遺漏。所以,兄弟兩個如果一起聯手的話,正是珠聯璧合,優勢互補。也因此,在陸澄蒙遇到棘手問題或者處理他們門派內部重要事務時,還是悄悄聯系劉若愚出宮,派他和劉若明一起對付,相對來說成功率更高。
有術法傍身,騙過守門的士兵甚至給管事的大太監乃至皇帝造個假記憶,對于劉若愚來說,都不是什么難事。所以,宮墻的約束隔絕對他來說,其實作用并不大。不過,劉若愚生性穩重忠誠,既然入了宮,他就會最大限度地恪守宮中規矩,如果不是遇到恩師召喚或者兄弟有難,他一般是不會違反宮內的戒律的。
劉若愚眼睛從河面上收回來,看著弟弟問道:“這次的事情,師父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