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修文冷哼一聲,在躲閃數招之后,已然尋到了對方的拳路,一拳打了過去,正與那徐茂的拳頭相撞。
砰的一聲,兩個人相交的拳頭之間,竟然爆出了一股氣流,直接將兩人彈開了。
“你也是氣功大師”
徐茂有些驚訝的道,他是沒有想到,葉修文僅是這么年輕,便已然是一名氣功大師了,而且到了可以與他相抗的地步。
這一拳,兩人對了半斤八兩,但他卻被葉修文的力量,打的多退了半步。
但你別小看了這半步,這半步便是勝敗的關鍵。
即便兩人的實力相同,但就是這半步的力量差距,便是壓垮駱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看來,你沒調查清楚就來了。說,是誰指使你來的還有多少人”
葉修文大聲的質問道,雙手捏著骨節,咔咔直響。
現如今,面前的功夫大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葉修文想要知道究竟來了多少人。這些人都在哪里。
“很多”
徐茂徒然冷笑了一聲,再度起身而上,他的拳法七分到像是詠春拳。
詠春拳也算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
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并濟,氣力消耗量少。
也就是說,打出同樣的拳勁,詠春拳會節省不少的力氣。
而對方,徒然拳法變了,葉修文也被打亂了招式。
不難想象,葉修文原本認為,對方還要用原來的招式,結果對方卻變招了,這便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葉修文接連躲閃,攔截,道也從容應付。
但葉修文的眼睛,卻片刻不離對方的拳法。
但見徐茂的拳法,皆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注重中線、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沖等,等,這正是詠春拳的招式。
而且,這徐茂果然了得,已然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吃透了。
而何為中線理論
中線理論就是指由人體頭頂至尾閭一線,在進攻時,要求拳手沿著自身中線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之間的最短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
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也很難卸力,而且受力也較重。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系統地學習過詠春拳,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李小龍常常在一英尺處將對手擊倒在地。這種技術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有關,是最具有實用價值的華夏武術體系中拳理論的一部分。
由于詠春拳的發力基于身體的中心線,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接來源于其身體背部的大肌肉群,這種發力方式與那些力量來源于腰與臂部肌肉的武術體系形成鮮明對比。
詠春拳斗士出拳時,他的肘部也在尋求自我身體的中心線。當肘部尋找到自己身體的中心線后,身體與手臂在一條直線上的沖拳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嘭”
葉修文與徐茂再度對了一拳之后,竟然發現他的力量,竟然增強了。
當然了,這都是錯覺,因為不是徐茂的拳力增強了,而是葉修文并沒有全部發揮出全部的力量。
他的拳力,竟然在半路上,便被徐茂給劫胡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