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游客們都大躺在地上,楊承志和村民相視一笑,把地上的火堆用樹枝撥開,挖坑埋掉,從火堆下面挖出一個個好似土疙瘩的東西。
有等著品嘗叫花雞的游客,看著擺放在地上的那一堆土疙瘩,眉頭皺了下,心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叫花雞,看樣子也不怎樣,早知道就吃烤野兔,烤魚了”。
村民們也看出了游客們的疑慮,一個村民端過一個大托盤,楊承志和其他村民開始用粗木棒,把一個個土疙瘩敲開,里面頓時冒出一股股不同于燒烤野兔、烤魚奇特的肉香,那些吃的肚子發漲的游客,問道這種香味,又不由的吞了下口水,不爭氣的重新坐立起來、土疙瘩破開后,土雞身上的雞毛都沾到了燒干了的泥土上面,一只只白嫩的叫花雞,散發著濃郁的肉香,讓游客們食指大動,不住的吞咽口水。
原本對叫花雞有所懷疑的游人,也不在懷疑叫花雞的味道,一個個都眼巴巴的盯著村民托盤中的叫花雞。
等一只只叫花雞分到各個小組的時候,游客們才知道普通的村民們也能做出堪比大酒店廚子做出的美食,他們到過許多地方,還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雞肉。
這叫花雞烤的實在是太香了,就連一些細小的骨頭都是香的,到最后一只只叫花雞只變成了一小堆骨頭,那些細小的骨頭都被游客們嚼著吃了。
等游客們吃完最后一塊叫花雞,太陽也將要落山,人們自覺的清理吃過燒烤的殘跡,游人代表過來打問楊承志他們一個人的花銷。
楊承志問了一下運送食材的村民,最后核算了一下,告訴游人代表,男的每人一百五十華夏幣,女的每人一百華夏幣。
游客們聽后,都說太便宜了,他們以后都不好意思過來了,他們都說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吃這么一頓燒烤,一個人至少消費都在五百華夏幣開外。
楊承志告訴他們這些東西都是自家的東西,都按照市場上的價格賣給他們,村民們的人工都不會計算在內,只要游人們玩的開心就好。
有些喜愛吃喝的游人,聽楊承志這樣說,當下拿出手機打給各自的親朋,讓他們明天就過楊家溝,這個地方環境優美不說,吃的東西價格實在是實惠,不為別的哪怕在這個地方吃上七天他們也覺得值了。
最后因游客的要求,楊承志決定在村邊專門開辟一塊空地,每天專門為游客準備燒烤之類的東西。
回村的時候,有好幾個游客,吃的太多,走路都覺得小腹難受,沒辦法楊承志只能讓村民們把他們扶到村民啦食材的車上,把他們先送回村子。
回到村里,把游客們都送走,楊承志招呼下午在農田幫忙的村民,到學校食堂開會,說是開會,其實就是把下午賺來的錢分給大家。
等到了學校食堂,村民們統計了一下,下午一共收回華夏幣六萬八千遠,去除食材的成本還余下兩萬二千多元。
下午幫忙的一共有四十人,楊承志把這兩萬二千華夏幣交給一個人手中,讓他把錢分給下午幫忙的村民。
到最后,村民們握著手中的五百多華夏幣,不知道該怎么說話,按道理他們幫忙村里的各種活動,村里都給他們做了不少補助,卻想不到還有這樣的收入。
但下午出力最大的楊承志只是拿走了從他家拉過食材的成本,一分錢也沒和他們分,這讓他們對楊承志更加尊重起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