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道觀察了一下藥箱上的七朵杏花,用手扣住最中間的一朵杏花,稍稍用力一扭,就聽箱內嘎巴一聲,楊承志發現五行金針和青囊經的那個夾層被托起,下面又露出一個兩指來厚的一個夾層。
夾層中有七個大不一的玉盒,葛道伸手把七個玉盒拿出來交給楊承志,而后又抓住七朵杏花最下面那朵杏花往外一拉,同樣一聲輕響。
第二個夾層合上下面出現了第三個夾層,夾層中有一個好似綢緞一樣的銀色絲絹包裹,包裹方方正正,看樣子是一本古籍。
葛道從夾層中拿出銀色絲絹包裹,伸手在突出的杏花上按了一下,箱子里面咯咯幾聲后,恢復了原樣,根本看不出箱子中間能有三個夾層。
合上藥箱,葛道輕輕打開銀色絲絹,喃喃道,“好大的手筆,里面不知道包的什么,就單單這絲絹就是好東西”。
“老祖這難道不是綢緞”。
“你聽什么綢緞能放上好幾百年,別這絲絹了,就是你皮囊中記載五行金針使用方法的絲絹也不是普通的的東西,那是用千年桑樹上的桑葉喂養出來的蠶絲編制而成的絲絹,而這副絲絹卻是用千年冰蠶絲編制成了”。
“這種冰蠶絲編制成的絲絹雖沒有掃雪獸的皮毛珍貴,但也是難得一見的奇物了,千年冰蠶絲本身就不懼水火,用它編制成的絲絹你他珍貴不”。
楊承志聽的是膛目結舌,這半天的時間,他基本一直處于驚訝之中,原來自己在學校所學的東西在這個地方一也用不上,因為葛道所的他聽都沒有聽過。
千年冰蠶絲編制的絲絹打開后,見里面是一本看起來只有二十多張紙訂成薄薄的一本古籍,可能因為一直在藥箱中放置,紙張的顏色并沒有葛道珍藏的古籍那樣黃。
這本古籍書皮是淡藍色的,上面沒有一個字跡,葛道輕輕翻了一頁,盯著第一頁所寫的東西看了一會。
楊承志偷眼看了一下,見第一頁上寫了短短幾十個繩頭字,吾董奉,字君異,少習醫,好武術,三十有成,行醫二十載,偶的華佗青囊、習之,醫人無數,垂暮的五行金針,習之無成,終七層面如童,年三百六十又八,覺終,留世人,緣的者,習之醫人。
看完這幾十個繩頭字,從跟隨老爺子學中醫的楊承志知道了這個藥箱是誰留下的了。
這個七朵杏花的藥箱是兩漢時期和華佗、張仲景齊名的另一位傳中的中醫圣手董奉留下的。
書中董奉三十的時候中醫和武學都有所成就,在五十的時候偶爾得到了華佗遺留下來的青囊經,學習了青囊經后醫治了無數的平民。
在年老的時候的到了五行金針,修煉五行金針并沒有達到大成,看樣子最終修煉到七層,但人已經返老還童,在三百六十八歲的時候,覺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就留下藥箱、青囊經和五行金針,希望后人得到后能救治世人。
這個董奉楊承志也知道,其人除了是一位中醫圣手之外,還是一位武學大師,傳中在董奉七十多歲的時候,當時吳國的孫權親自去請了不下五次。最后董奉不得已逃離吳國最后不知所蹤。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