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江當時久久沒說話。
姬武隨手把邀請函拋入了虛空,既然岐江說不是他簽發的,當然沒必要搭理對方。
都統地位很高很誘人么?
看看荊衛過的多憋屈,就差還沒宣布脫離修士軍,加入青武軍了。
岐江不讓,說時機不對,現在高調宣布這種事等于在給自己找麻煩。
仙界那邊想找理由還找不到呢。
這樣作等于是給別有用心的人直接遞把刀過去。
姬武造反還有個理由,仙界最起碼還有人表示同情。
荊衛有什么理由?
武道會的仇有人給你報了,結果還要反叛,誰能支持他?
如果不處理,修士軍的所有都統都可以效仿,紛紛投入另外的勢力,修士軍還能存在么?
肯定要殺雞駭猴,殺一儆百的。
荊衛會成為三界公敵,而且也明正言順的把姬武推到了風口浪尖。
殺荊衛是借口,殺姬武才是目的。
因為姬武不可能看著荊衛被人欺辱,他一定會出頭。
那時姬武還能拿出什么樣的檄文出來?
能在仙界拉到外援的檄文不是隨便說說就行的,反叛這種事沒人敢公然支持,那樣會讓支持者陷入危機。
所以岐江告訴荊衛,大戰伊始才是宣布脫離的最佳時機,那時候仙界會有心無力,顧及不到荊衛。
一支都統軍在整個修士軍中所占比重不大。
真要說損失,損失的是陶明宇,他沒有了一支都統軍,實力打了折扣,卻依然要承擔一域的職責。
不過從大熊域出來的荊衛,對于何時加入青武軍反倒變得無所謂。
只要離開修士軍,他心里就已經變的輕松無比,尤其見到全唐文儒-阿薩被當面打死,他心中的怨念已經消失。
事后他親自回到武道會祭奠了北道和阮經若等人。
武道會那一戰種損失了近千人,是武道會有史以來隕落人數最多的一次。
一個都統也不過如此,連自己所創宗門的弟子都無法保全。
姬武哪瞧的上眼,更何況岐江還提醒了他,所以他連回復對方的意思都沒有。
現在想想,那也許就是一個局,也許只是為了試探岐江的態度。
可顏真這么一說,讓姬武心中生出了許多警惕。
但是姬武還是要走。
他答應過如凰的,并且他現在已經很放心回元大陸。
有了倌判的事情,沒人會再敢輕易觸碰他的底線。
除非姬武死了。
只要無法確定他的生死,就沒人敢再動。
青武城反而未必太平。
洞域魔軍再次被消滅了一支艦隊,云沙族會瘋狂的,肯定要反撲。
三千艘戰艦,幾千大乘,已經是魔軍很精銳的一支戰隊。
就像吹氣一般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