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第五大隊出了知青逃跑的事情以后,家里凡是跟知青結親的都把自家的女婿兒媳婦看的緊緊的,就連向來愛到處炫耀自家女婿的王貴祥一家也安分了不少,大半身心放在了齊弘陽身上,就怕他也做出這種事。
可是大學生開學的日子千推萬推還是到了,王貴祥夫婦給王玉蘭和齊弘陽打包好了行李,一路依依不舍的送到車站。
“弘陽,玉蘭,你們可記得要時常寫信回來啊。”
劉艷抱著孩子,不知第幾次叮囑道,她故意要求王玉蘭跟著一起去學校就是為了長個心眼,萬一齊弘陽有個什么不想回來的念頭,王玉蘭也能早早察覺到,他們也就不至于被打個措手不及。
齊弘陽眼里飛快閃過一絲不耐和厭惡,面上仍然一派和煦,
“知道了,爸,媽。”
于是帶著瑟瑟縮縮的王玉蘭登上了前往橫城的汽車。
不過這些對于蘇家六口人來說,都沒有掀起什么波瀾。
這日中午,溫向平和蘇承祖上完工回來,一進門就看見家里人已經都在桌邊坐好了。
看見丈婿二人回來,蘇玉秀連忙起身,
“既然都回來了,那我就去下面。”
恩
溫向平驚詫了,平時家里中午這會兒飯早做好了等著他們回來一起吃,今天怎么這會兒才要下面
難不成今天有什么大事
蘇玉秀手腳麻利的很,不一會兒就和李紅枝端出來一大盆的饸烙面放在桌子中央。
“今天是什么日子么”
溫向平悄悄問坐在他身邊的妻子。
蘇玉秀看了他一眼,
“今天是朝陽生日,所以給做頓豐盛的,給孩子過個生日。”
甜寶在一邊應和著,
“哥哥、生日”
溫向平面色一僵,這么重要的事情他居然不知道連家里最小的妹妹都記著呢隨即心里涌起一股羞慚――
他真不是個好爸爸
蘇玉秀倒沒多詫異,原來的溫向平只記得讓他們給他過生日,從來不會去記兩個孩子的生日的。
卻沒看見溫朝陽失望的眼神。
作為一家之主的蘇承祖坐在上首,發了話,
“行了,都吃飯吧,今陽生日,看你姥姥和你媽做了一桌子你愛吃的,快吃吧。”
桌上還有兩碟金黃色的蒸米,一盤醬色的燒土豆,一盤清清瀝瀝的涼拌土豆絲,一盆涼拌豆角,一碗蒸茄子。
蘇玉秀給溫朝陽舀了一碗饸烙面放到他面前,
“朝陽又長大一歲了,要成為一個小男子漢了,多吃點,長的壯壯的高高的。”
溫向平也討好的夾了一筷子土豆絲在兒子碗里,
“朝陽吃,餓了吧。”
溫朝陽抿了抿嘴,一本正經的謝了桌上的每一個大人,連小甜寶也得到了一句“以后好好保護你”的承諾,這才夾起一筷子面大快朵頤起來,只不過,卻把溫向平夾的土豆絲撥到了碗的邊緣。
溫向平看見很是自責,連蘇玉秀親手做的饸烙面也吃不香。
饸烙面是半根筷子粗細的雜糧面條下清水煮熟,出鍋時澆一勺煮好的鹵湯。鹵湯是蘇玉秀熬了一個上午的,茶褐色的湯汁濃稠如錦緞,其上浮著青翠的韭菜和嫩白的豆腐丁,偏黃的面條如金龍臥于其間,裊裊白霧縈繞而起,帶出鹵汁的香氣。
饸烙面的調料加的很簡單,只有鹽和胡椒粉,再在出鍋的時候滴幾滴醋,但配上韭菜獨特的清香和豆腐的清瀝和爽滑口感,吃起來是獨有的并城風味。
至于蒸米,選用的是黃色的小米,過了水以后放一點點的飴糖架在籠屜上頭蒸,沒有其他任何多余的操作,時間、熱度、水分會將糖和小米本身帶有的粘性催化到最大限度,一出鍋,小米自帶的清香就會夾雜在繚繞的白霧中彌漫開來。
夾一筷子起來,粘稠的米會極不情愿的拖在盤中的米上,很難一筷子就能把它夾斷,必須在盤子的邊緣劃兩下割斷米與米之間的黏連,或者用筷子在空中繞幾個圈圈再拉長才能夾下來。
一頓飯下來,溫朝陽吃的大快朵頤,最后連碗邊的土豆絲也嚼了下肚,一家人也吃的香噴噴,唯有溫向平食不知味。
等到下午要去上工的時候,溫向平在上衣的內兜里疊了一張稿紙,又放了一根鉛筆和一塊橡皮,這才跟著蘇承祖去了糧倉。
糧倉自從在暴雨中毀于一旦后,趙建國就重新購買了材料,將之前的都棄之不用,等著紅薯秧子下完了以后,就分了一部分村民來修補糧倉,蘇承祖丈婿正是被分到了這里。
活計已經接近尾聲,還差一個倉頂沒有上,前來監督的趙愛黨讓一批人來來往往運送茅草和瓦片,剩下的人在原地修補糧倉,而溫向平恰好是運東西的人之一。
一個下午,溫向平都神思不屬,嘴巴里念念叨叨的,時不時哼兩下,甚至有時還要從兜里掏出紙筆趕緊把想法記錄下來。
好在運茅草這個活兒就是最簡單的體力勞動,半點腦筋也不需要,也算是便biàn宜了溫向平。
而等到休息的時候,別人都坐在一邊侃大山侃的唾沫橫飛,他卻一個人坐在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冥思苦想,不時舉著紙比比劃劃,自言自語。
有人湊到蘇承祖身邊調侃,
“老蘇,你家女婿這又怎么啦今個兒下午怎么神神叨叨的”
蘇承祖睨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