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辦公室里除了他,就只還剩下一個出了名的勞模老師而已。
葉老師收拾收拾面上的尷尬,一邊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邊裝作自然好似什么都沒發生過似的合住書,遞給女生,
“行了,拿回去吧,記著下次別再在課上看了。”
女生喏喏應是。
葉老師故作鎮定的站起身,對女生點了點頭,然后大步出了辦公室。
才轉過轉角,葉老師就小步跑起來,直奔校門口的報亭而去。
“師傅,我要一本新出的紅星雜志。”
葉老師氣息不穩道。
師傅笑呵呵的從窗口露出張見牙不見眼的臉,
“沒啦,等下午再來吧,賣完啦,一上午就都買完啦。”
什么――
葉老師頓時如遭雷劈頓在原地。
先不說有多少像葉老師一樣,眼巴巴要看內容的結果被看臉的人搶了先,只能急得跳腳。就是像女生這樣,沖著封面把書買回家的人,也在翻到第一頁的故事后就被迷的七葷八素,著了魔一樣。
飯也不吃午覺也不睡,一口氣把整整四頁的大惠山看完,完了還巴巴的把后面的文章翻來翻去,確認這一版上的確只有第一個章節,只有這短短的三面紙,頓時垂首頓足哀嘆連連,眼巴巴的盼著周一的到來。
可一想想,今天才周一,離下一個周一還有整整七天的時間
女學生頓時又覺得眼前一黑,人生無望。
新刊出來第一天,就像是星星之火,轉瞬便燎盡了平原。
而溫知秋這個名字,也在冷卻了半個月之后,再度被卷入了火熱的討論。
不少人起初對溫知秋的新作抱有質疑。畢竟他的成名作是童話,結果現在在童話領域還沒站穩,竟然就貿貿然的轉向歷史和抗戰題材,多少人都暗測測的猜測溫知秋這次要慘遭滑鐵盧。
但絕大多數的噓聲都在看過大惠山第一章以后湮滅了蹤跡。
不同于紐扣的受眾主要是女性和孩子,這次的大惠山講的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面對風雨飄搖的國家,毅然穿上軍裝赴身軍校,從戎報國,最終投身大惠山獨立團,憑借著超人一等的指揮才能和過硬的作戰能力成為團長,與整個獨立團共同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故事。
雖然到目前為止,雜志上還只刊登到第一章,但作者對劇情的節奏把握十分緊湊。在短短的三年紙中,已經介紹完了社會背景和男主角的家庭背景,也從男主孤身闖武館救心儀之人,因殺了戰國武士而被迫改名一口氣寫到了男主婚堂當場拒絕和世交之女成親,隨后奔赴上海入黃埔軍校。
這種嚴肅的題材,一般都略顯枯燥,女性向來不如男性更感興趣。
同時,也需要讀者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讀起來才不費勁,受眾面相對就要小一些。
然而這次,不僅男人們看的茶飯不思,連女人們也捧著愛不釋手。尤其要把男主孤身闖武館的情節翻來覆去得看上好幾遍,不僅是為其中的英雄救美著迷,更是為男主在面對戰國武士強搶民女后叫囂華夏懦夫、華夏可欺時手刃幾人的一身血性叫好。
有人自己看了不過癮,還要拉著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和同事同學一起再看一遍,孩子還小不認字,那便念給他聽,小娃娃捧著臉聽得也入迷極了。
僅僅這三面紙,就已經一舉把上到五十歲下到五歲的讀者一網打盡。
盡管楊主編和羅家和已經做好了準備,第一次刊印的時候已經比往常多印了一倍。但萬萬沒想到,在第一章刊登出去第二天,光在沽市,幾萬本雜志就宣布告罄,紅星雜志不得不連夜安排人手、聯系出版社加印加刊。
而由于上次羅家和提出的方案引起了非常好的反響,所以這次,在一開始刊印大惠山的時候,紅星雜志就已經在第一章末尾處留下了征集各專家作家以及讀者評論的消息。
意料之中的是,很快,無數信件就像雪花一樣涌進了紅星雜志的郵筒。
而出乎意料的則是,每一天,每個編輯手邊都會摞滿滿一筐信,一筐讀完了,很快又會有新的一筐補上來。
甚至,連楊主編也親自下場,和羅家和一起從篩選過的評論中再挑出有代表性、有爭議、或者有新意的,準備一起印到下周的刊本去。
雖然紅星所有人都忙的像個陀螺一樣團團轉,但卻沒人嚷累嚷苦,要請假要休息,反而一個個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因為在所有雜志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紅星雜志已經手握著王牌一騎絕塵,將他們遠遠甩在了身后――包括人民雜志沽市分社。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