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早已入冬,在北方已經稱得上是哈氣成冰,沽市雖然氣溫在零度以上,人們卻也紛紛穿上了夾襖。
與寒冷的天氣形成孑然對比的是人們對紅星雜志的熱情。每周一一大早,就能看見街邊的書店報亭前排出一條長龍去。
而隨著大惠山第二章第三章一直到第五章的刊出,紅星也開始刊登各種各樣的評論。
正面評價和罵聲批判五五分成,其中一些批判是從讀者來信中甄別篩選的,剩下的則都是自家作者捉得刀,無論哪一種,用詞都比較適當,還能恰到好處的引發更激烈的討論。
不得不說,羅家和這招真的妙極了。
除去本身就十分吸引讀者的作品正文之外,兩大陣營的對抗辯論也是一大看點。
兩者加在一起,效果不是簡單的“一加一”,而是使紅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呈幾何倍的增長,光在沽市,他們的讀者就激增了小十萬,在這個剛剛經歷文化重創的年代,這樣的增長速率簡直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樣。
在讀者來信中,絕大多數評論都是正面的。甚至也有一些知名的作家或是老師寫信來,表達自己對于大惠山的看法。
對于這樣的,紅星雜志當然是求之不得,于是也一并印在了新刊上。
有一個大學的教授就來信道,
“借人物、故事還原歷史的文章已有先例,但從來沒有作品像大惠山一樣,將人物塑造的如此有血有肉。
“在有著一腔愛國熱情的同時,男主會為和心愛的姑娘一起讀書出游而默默歡欣雀躍,會在跟她告白時強作鎮定掩飾內心的緊張;也會在姑娘突然嫁給他人甚至連夜搬家而痛徹心扉,也會為當眾拒絕與未婚妻成親而愧疚自責。
“在大惠山里,男主不再是遙不可及、永遠鎮定自若的書面人物,而是一個再普通不過,會悲會喜,會怒會哀的青年,就像你我一樣。
“而正是這些再平常不過的舉動和心思,立馬將我們和男主,不,是和大惠山的每一個人物都緊緊的綁在了一起,我們和他們之間不再有著遙不可及的天塹鴻溝,他們的一言一行、悲歡喜怒、一腔熱血、愛國之心,都是如此地緊揪著我們的心臟,掠奪著我們的呼吸,仿佛將我們也帶進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也有讀者不甘落后,
“溫知秋不愧是溫知秋,第一章雖然字數不多,情節卻十分緊湊,緊湊之余又不失筆力,語言精煉有力,寥寥幾筆就將人物有血有肉的塑造出來,躍然紙上。”
還有的人寫的更貼近讀者心理,也是受到了很多讀者的認同:
“我承認,一開始我是被封面的青年吸引而去的,在大惠山之前,我一直都在揪著心――有了這么完美的畫圖,文章只要稍稍有一點點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而看見作者是寫紐扣的溫知秋時,我不得不說,我是害怕的。
“一個寫童話的作家竟然在童話領域連腳跟都沒站穩就想著另寫題材――還要完美的寫出一系列曲折漫長的故事,合理的使青年完成從玩世不恭到沉穩軍人的蛻變――這其中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可我更沒想到的是,在短短兩段之后,我就已經完全被溫知秋作家攥在了掌心。這個故事寫得好啊情節張弛有度,筆力收放自如,還有完全不同于這十幾年來的寫作風格和方式,而其中鋪陳的龐大和頃刻間挑起滿腔熱血的文筆情節――我幾乎不能相信,那篇深富童趣的紐扣竟然也是出自他的筆下
“到底是我狹隘了,誰說一個寫童話的作家寫不出來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溫知秋作家不正是一個如此鮮明的例子么”
紅星玩的這手無疑瞬間又將它推上了一個極高的高峰,連人民雜志沽市分社一時之間都只能避其鋒芒。
街上拉十個人問一下他們最近愛看看的雜志,有八個都要回答是紅星,還有兩個是不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