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作家,羅副編,江同志,我剛剛在大食府訂了位置,他們家的菜做的還是不錯的,餓了的話咱們現在就過去吧”
羅家和挑眉看了劉組長一眼,劉組長只一副笑瞇瞇的樣子等著溫向平回復。
聚在一起咕咕叨叨的幾個孩子,尤其是甜寶和江篤之,一聽能去吃飯,眼睛都亮起來了,巴巴的看著大人們。
畢竟這兩天在火車上雖然不短吃不短喝,到底比不上吃口熱的喝口湯舒服,孩子們早就吃膩干糧了――哪怕蘇玉秀和李芝齡盡力把干糧做成了花也不沒用,大人們自己吃的都不舒坦。
幾個大人看著一笑,羅家和更是道,
“既然都餓了,那咱們這就走吧。”
于是一行人就去了大食府。
大食府的菜色做的還挺精致,味道稱不上多好吃,但總算是有熱的,有湯了。沽市人愛吃米,面見得不多,但也是有的,羅家和照顧溫江兩家的口味,便把菜單直接給了他們。
等菜單轉到劉組長手里的時候,劉組長又笑瞇瞇的點了兩道沽市菜,
“嘗嘗看本地菜是不是也別有一番風味。”
一頓飯上,劉組長一個勁的跟溫向平談這談那,仿佛兩人是多年的至交好友,話里話外還不時似不經意的問起溫作家真姓真名和寫作靈感源自何處。
當然,作為溫作家的家眷,連蘇玉秀也和甜寶朝陽也得了好幾句夸贊,至于江河清一家,劉組長自然沒有費什么唇舌。羅家和嘛,就被劉組長有意無意的忽略過去了。
好在江家也不是需要劉組長多關注的,江河清自顧自的給李芝齡夾自己覺著好吃的菜,江慎之和溫朝陽也頗有大哥哥的風范,不住的給弟弟妹妹碗里夾吃的,一頓飯倒也吃的歡快。
溫向平又是個八面玲瓏的,應著劉組長說來說去,手上卻沒落了動作,該吃的一點沒少吃,還能顧得上給蘇玉秀夾菜,時不時還要把羅家和帶進話題,面上一看,跟劉組長似乎談的很是盡興,實則卻是什么正經的、工作上的都沒聊到,通通避開。
羅家和眼里閃過一絲笑意。
大半頓飯下來,溫向平一直滑不溜秋,劉組長暗地里咬了咬牙,可想到楊主編跟他說的,面上又拾起笑來,狀似親熱的繼續拉著話題。
管他呢,他該做到的做到就行,到時候出什么事兒了責任也推不到他身上。
吃飽喝足,一行人回了旅館,自然又是一夜安眠。
第二天一早,溫江兩家就跟著羅家和劉組長坐上了前往沽市大學的公交。
這年頭還沒有出租車,私家車也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絕大多數都是被壟斷在政府和各個國營企業手中,出行除了兩條腿,就只有公交和自行車。
公交當然比自行車好得多。
沽市比并城要繁華的多,人也要多得多,一路上,甜寶都激動的趴在車窗上看著外邊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寬闊平坦的街道,溫朝陽老成,卻也和江家三兄弟扒在窗邊不時低聲感嘆,聽羅家和輕聲跟他們講一棟棟有名頭的建筑和街道,連蘇玉秀和溫向平也不時被羅家和嘴里的故事所吸引。
李芝齡倒是覺著沒什么,畢竟當年她在京市上大學的時候,京市也是極繁榮的,不比沽市差。
劉組長也時不時的附和羅家和,講一講沽市的老牌子和大商場。
很快,目的地就到了。
溫向平一行人一下車,一抬頭就看見寬闊高大的沽市大學大門正對著他們下車的地方。
“好大哦――”
甜寶不由得張圓了嘴。
羅家和笑笑,一把抱起甜寶。
甜寶因為聽了羅家和一路的故事,也跟他親近了幾分,當下也不拒絕他的懷抱。
“沽市大學占地極廣,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其中南門是正門,東門離生活區,也就是學生宿舍最近,西門和北門是教學樓和其他活動地區向外連通的門。我想著既然你們要在外頭住,就給你們尋了一間離西門近的樓,這樣平時上課也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