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協的全國代表大會于今年十二月份在京市大會堂舉行,緊接著一個月就是推選理事會成員。根據國家編制,一共將選出二百三十六名德高望重的理事。
當然,身為作協的理事,光有德行和資歷也并不足夠,還要有令人信服的文學實力及作品。
也因此,雖然溫知秋在成百上千的全國作家中資歷靠后,但憑著大惠山和蜀山兩本百萬字、堪稱著作的作品和對幾乎全國人民群眾廣大的正面影響力,在場的作家十有八九都聽說過“溫知秋”這個筆名。
何況溫知秋自打來了京市,就維持著謙謙有禮的謙遜姿態,不管是真是假,總讓老一輩的作家看了心底舒服。雖然也有那么一些紅眼嫉妒溫知秋年紀輕輕揚名立萬,但總歸在大會期間把不安分的心思都壓了下去。
畢竟誰都不想被驅逐出場不是。
最終,溫知秋成功的排進了這二百三十六名中,雖然是和吊車尾,也足夠羅家和興奮好一陣子了。
羅家和當然興奮了。
成為作協理事不僅僅能替作家揚名,塑造良好形象,還代表著國家和廣大作家的認可。
更重要的是,接觸到的資源也會比普通作協會員多,對于開闊眼界和在行業內立足是極好的。唯一麻煩些的,也只不過是舉辦活動的時候要跟著操心。
可這些實戰經驗是多少作家求都求不來的,不見一散會就已經有心機淺的作家暗中瞪了溫知秋好幾眼了么。
偏偏溫知秋還是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
思及此,羅家和就忍不住瞪了一眼溫知秋。
接收到責編譴責的眼神,溫知秋訕訕的摸了摸鼻尖。
他這個人最怕操心和麻煩,用羅家和的話來說,就是懶出新境界,除了寫稿什么事兒都不想沾染。
不然前世的溫知秋也不會對家族企業撒手不管,只靠著分紅全世界浪蕩,走到哪兒寫到哪兒,吃穿住行都由秘書一手包辦。
眼下成了溫向平,又有蘇玉秀慣著他。家里的事兒一概不用他操心,三個孩子除了蜜果兒有時需要叮囑兩下,一個比一個乖巧自立,還得溫向平主動求孩子們依賴。這毛病自然是變本加厲,如今三十多的中年男人了,每天還過得跟個孩子似的。
現在成了作協理事,一有活動就得操持起來,可不是讓溫知秋望而卻步。
唯一的好處就是春節之后的作家交流會,溫知秋能借著理事的身份在籌備過程中,多和前輩們交流交流、處處私人關系罷了。
這次大會除了見面的招呼,他都沒能跟賈平仄幾位說上兩句話。可惜,可惜,太可惜了。下次機會一定要把握住才是。
“你這就叫得了便宜還賣乖”
羅家和恨恨的暼了他一眼。
溫向平溫潤一笑,任誰也看不出光風霽月的文人表皮下是一顆憊懶的心。
溫向平在京市待了一個多月,等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三。
溫朝陽兄妹三個早就放了假,溫蘇記也停業關了門,一家七口人其樂融融的買年貨、炸年食。屋子里盡是溫向平帶著孩子們親手貼上去的窗花,還有喜慶的“福”字拉花。或許是因著年齡大了的緣故,溫向平對紅色喜愛得緊,看著一屋子的喜慶便樂呵不已。
今年的年夜菜比起溫向平甫來之初過得第一個大年夜豐盛了許多。雞鴨魚肉擺了滿桌,煎炒烹炸、燉湯主食盡數囊括在內。與當初可憐巴巴的土豆炒蘿卜、雜糧饅頭配咸菜相比,與當初孩子們小心翼翼只怕多吃的滿腹心酸相比,如今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幸福。
蘇承祖顯然是想到了曾經的苦日子,鐵漢也忍不住微紅了眼眶,只能不住點頭連聲夸好。三個孩子都出息,就是才上幼兒園的蜜果兒也經常捧著老師貼的小紅花回家來。家里吃穿不愁,萬事順心,女兒女婿也孝順體貼,當真是再美滿不過。
溫向平夫妻和幾個孩子都被蘇承祖紅眼嚇了一跳,連忙湊上來安慰,李紅枝拍著老伴兒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