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溫向平陪著蘇玉秀在院子里頭散步時,還看見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他家的小不點一口一個“想想”的叫著,甚至還借著叫兒子的借口對近在咫尺的年輕妻子叫了好幾聲。更是聽說人家娃娃大名叫方慕廉,因為妻子名字里帶個“蓮”。
溫向平頓時自形慚穢,他給姐妹倆起甜甜蜜蜜只考慮到孩子們要甜甜蜜蜜的生活,又是自己的甜蜜寶貝兒,竟是沒想到名字還能這么來。當下又把自己想好的幾個名字挑挑揀揀嫌棄了一番,準備也追一回潮流。
雖然這個潮流大概也是他掀起來的。
今年過年本來是說好要回晉省大河村的,結果因著蘇玉秀檢查出來身孕,溫向平就打算把這個安排再往后挪兩年。然而蘇玉秀卻并不同意。
“今年不回去,明年孩子出生了就能回去了到時候才更是放心不下還要往后拖,什么時候才能回去。”
蘇承祖和李紅枝平時雖然不說,她這個做女兒的卻能看得出來。趁著現在月份小回去一遭才是,不然再拖幾年老人心底得多煎熬。
溫向平不得不承認妻子說得對,到時候孩子連一歲都不滿,溫向平定然是不放心帶著孩子長途跋涉,可將孩子放在沽市請人照看就更不可能了。唯一的方法就是等孩子再大點,可等那時必然又是三四年過去了。
李紅枝也是站在溫向平這邊的,她雖然想大河村,可這些跟玉秀和沒出世的孩子相比并不重要,聞言便道,
“我和你爸到時候自己回去一趟就成,哪兒就用得著你們都跟上跑,到時候等孩子大了,你們若還想回去便自己回去就是,不差這兩年。”
蘇承祖動了動嘴皮子,最后到底是什么都沒說。老人就講究個葉落歸根,雖然女兒女婿孝順,沽市的生活條件也比在大河村好,可蘇承祖到底是大河村土生土長的人,這一出來就是五六年,怎么能不想家。當初要不是接到蘇玉秀懷孕還得操持店里的消息,只怕他們現在還在大河村里頭住著。
但就像李紅枝所說,他們老倆回自個兒的,沒必要帶上孩子們跟著一起跑。
蘇玉秀想了想,也就跟著妥協。
然而沒想到,第二天,李芝齡就上了門來。
“昨天家里寄的信到了,說是河清爸跌了一跤去了,我和河清這就要趕緊回去陪著,后天下午的車票,這一來一回,只怕要等開了年才能再回來。”
李芝齡喝了口熱水緩緩身子上的寒氣,對蘇玉秀道,
“聽說這個冬天才來,村里就有好幾個老人沒挺過去。趙隊長前兩天也去了,我倆這回回去一起再吊唁一下人趙隊長,畢竟人這一輩子凈給咱們第五大隊的人奉獻了,如今去了,也該讓我們都盡盡心意。”
頓了頓又道,
“你家今年是不是不回去了,用不用我給你們捎點東西回去給趙隊長家。”
趙建國對蘇家的照顧幫襯不少,蘇家一家也都是個記恩的,只看逢年過節寄回大河村的那么多東西就清楚,蘇家在大河村算是絕戶,處的好的也沒幾家,除了趙家還能有誰去接這些東西。
不然李芝齡也不會特意來問這么一句。
蘇玉秀聽到趙隊長去了的消息大吃一驚,
“趙隊長身體不是挺好的么怎么說去就去了我們、我們咋沒接到信呢”
李芝齡嘆了口氣,
“誰能知道,信里面也沒講太多,只是得知這么個消息。趙隊長他家可能也是還沒來得及跟你說,信也許過幾天才到。”
蘇玉秀心緒起伏,一時也說不出什么話來,只能跟李芝齡說,
“你等我一天消息,我明天給你個答復。”
至于是什么答復,當然是要不要回晉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