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奇想到這些,不禁在心里對公司突然做出的決定埋下了憂思。
但當他打開文件的第一頁,看到的資料卻讓劉思奇一愣。
“智能大型化3d快速成型技術工廠規劃”
“3d打印工廠?”
劉思奇喃喃自語了一聲,快速成型技術也就是人們口中的3d打印,不過囊括的范圍更大,而利用3d打印技術建立工廠,這卻是超出了劉思奇的認知,或者是超出了現有技術的認知。
因為他還有沒有聽過誰利用3d打印技術建立起工廠呢,現在的3d打印技術,根本無法做到大型化,更不能量產,如何滿足現代流水線式的大量生產,難道公司真的研究出來了解決方案,劉思奇也顧不得多想,急忙翻看起來了資料。
坐在研發會議室首位的江修,面前也放著一份資料,不過他沒有動,而是靜靜地等著這次召集起來的技術團隊人員翻閱資料。
作為第一個接觸到知識樹里這些資料的人,江修可謂對這些資料爛熟于心,現在的甚至可以說,比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都要對3d快速成型技術研究的都要深。
關于3d快速成型技術的資料,前前后后,他一共從知識樹哪里得到了三份,《3d打印工廠管理指南》、《全自動化機械工廠效率論》,以及最后的《小型化3d打印技術總論》。
雖然前兩項資料看起來更像是理論指南,江修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但隨著他查看后卻才發現,其是前兩者的作用非常大,因為他們都涉及到大型化3d打印工廠的組建和運行。
尤其是所有人都對3d打印技術的印象還停留在是一個單獨的機器工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一件件看起來毫不相關的3d打印機器組建成為一個龐大的工廠,這就成為至關重要的技術。
這個技術的開創性不亞于工業革命時代,英國人喬賽亞·韋奇伍德發明了流水線裝配工藝,帶來的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而后一項《小型化3d打印技術總論》,也讓江修大吃一驚,因為他第一眼看到小型化,下意識的將他在市面上見到的那種差不多一個微波爐大小的打印機聯系到了一起。
但后來的事實卻證明的,是知識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也開始警醒他,不能在按照地球上的知識水準去看待知識樹給出的技術,因為那樣會讓人感到三觀顛覆。
《小型化3d打印技術總論》里的“小”,既可以是一個魔方那樣小,也可以“小”到占地面積達到上萬平方米那樣的程度,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利用這項技術生產出來的機器,你可以在家花幾秒造一個打火機,也可以在工廠里快速組裝出一艘航母。
只要是你能設計出具體圖紙,并且擁有材料的情況下,地球存在的東西和你想象出來的東西,一切皆有可能,。
而這些從前只有江修知道的技術資料,在今天也讓在場的技術人員看的目瞪口呆,盡管他們只是大致了解了一下,但以小見大,足以見到這項技術的顛覆性。
許久,所有人都看完了發下去的大致介紹,眼里疑惑的神色被一團火熱的目光所取代,紛紛都望向了坐在首位上的江修。
看到所有人一臉熱切的目光,江修轉過頭,對著坐在一旁的周建新說道。